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被害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10-11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1.3.1 农村留守老人第15-16页
        1.3.2 被害第16-17页
    1.4 选题的理论基础第17-18页
    1.5 研究方法第18-20页
        1.5.1 文献研究法第18页
        1.5.2 个案访谈法第18-19页
        1.5.3 比较研究法第19-20页
2 农村老人发展态势第20-27页
    2.1 农村人口流动发展与趋势第20-21页
    2.2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第21-22页
    2.3 农村留守老人现状第22-27页
        2.3.1 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困境第23-24页
        2.3.2 造成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困境的主要原因第24-27页
3 调查地概况和农村留守老人个案访谈第27-44页
    3.1 W县Y镇概况第27页
    3.2 W县Y镇被调查地农村留守老人的基本情况第27-29页
    3.3 Y镇农村留守老人被害典型个案第29-39页
        3.3.1 被诈骗访谈第29-35页
        3.3.2 被盗窃访谈第35-36页
        3.3.3 伤害案件访谈第36-38页
        3.3.4 性侵类访谈第38页
        3.3.5 子女遗弃类访谈第38-39页
    3.4 农村留守老人被侵害的特征分析第39-44页
        3.4.1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盗窃类案件特征第40页
        3.4.2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伤害类案件特征第40-41页
        3.4.3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诈骗类案件特征第41-42页
        3.4.4 子女对老年人权益的侵害类案件特征第42-43页
        3.4.5 老年人遭受性侵犯类案件特征第43-44页
4 农村留守老人易被侵害原因分析第44-51页
    4.1 农村留守老人易被侵害的外部原因第44-45页
        4.1.1 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断裂第44-45页
        4.1.2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第45页
    4.2 农村留守老人易被侵害的自身原因第45-49页
        4.2.1 具有被害易感性,容易掉入被害的“陷阱”第45-46页
        4.2.2 留守老人社会交往减少,生活单调,缺少精神慰藉第46-47页
        4.2.3 大部分留守老人法制观念弱,维权意识差第47-49页
    4.3 农村留守老人被侵害问题所反映的深层问题第49-51页
        4.3.1 农村社会伦理变革第49页
        4.3.2 乡村的治理困境第49-51页
5 解决农村留守老人被侵害问题对策探讨第51-56页
    5.1 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青壮年返乡养老提供环境第51页
    5.2 大力加强基层政权组织以及治安联防建设,筑起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第51-52页
    5.3 广泛采取各项措施,减少留守老人被侵害“犯罪黑数”第52-53页
    5.4 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第53-54页
        5.4.1 建立乡镇服务站,成立农村志愿服务队第53-54页
        5.4.2 实行社区养老,建立邻里结对关心帮助留守老年人制度第54页
        5.4.3 关注留守老人的精神健康,设立老年活动室并开展文化活动第54页
    5.5 力弘扬孝文化,强化家庭养老的地位和功能第54-55页
    5.6 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相关教育第55-56页
        5.6.1 进行相关普法宣传教育以及相关防骗知识普及第55-56页
        5.6.2 重视对留守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加强自身的社会交往第56页
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中间阶层政治认同对政权稳定影响问题研究
下一篇:共生理论视角下中俄边境警务情报合作机制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