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诗歌与近代诗歌革新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8-13页 |
| 一、翻译诗歌与近代诗歌革新概述 | 第8-11页 |
| 二、近代翻译诗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中国近代翻译诗歌的发展历程 | 第13-30页 |
| 第一节 萌芽期:纯属偶然的译介与革命精神的共鸣 | 第13-21页 |
| 第二节 发展期:开启民智之政治需求 | 第21-27页 |
| 第三节 繁盛期:文学功能的体现 | 第27-30页 |
| 第二章 翻译诗歌的萌芽与近代诗歌革新 | 第30-35页 |
| 第一节 谭嗣同:“撏扯新名词以自表异” | 第30-32页 |
| 第二节 夏曾佑的“新学诗”创作 | 第32-35页 |
| 第三章 翻译诗歌的发展与近代诗歌革新 | 第35-66页 |
| 第一节 “诗界革命”滥觞与“新派诗”创作 | 第35-47页 |
| 一、梁启超的翻译诗歌与诗歌创作的互动 | 第35-42页 |
| 二、黄遵宪对外国诗歌的借鉴与“新派诗”创作 | 第42-47页 |
| 第二节 南社译诗作家与近代诗歌革新 | 第47-61页 |
| 一、苏曼殊的拜伦情结与其浪漫情怀的释放 | 第47-53页 |
| 二、马君武《缝衣歌》等的译介对诗体解放的贡献 | 第53-61页 |
| 第三节 外国诗歌对“歌体诗”创作实践的催生 | 第61-66页 |
| 一、秋瑾 | 第61-63页 |
| 二、高旭 | 第63-66页 |
| 第四章 翻译诗歌的繁盛与近代诗歌变革 | 第66-75页 |
| 第一节 胡适白话译诗与白话新诗创作 | 第66-71页 |
| 第二节 刘半农散文诗的译介与创建 | 第71-75页 |
| 结语 翻译诗歌与近代诗歌创作互动的意义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后记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