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引 论 | 第6-9页 |
| (一)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 第6-7页 |
| (二) 信用环境是信用社会化的主要保障 | 第7-9页 |
| 二、 文献与理论追溯 | 第9-12页 |
| (一) 中国学者的观点 | 第9-10页 |
| (二) 西方学者的观点 | 第10-12页 |
| 三、 社会信用和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 | 第12-16页 |
| (一) 信用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界定 | 第12-13页 |
| (二) 社会信用和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 | 第13-14页 |
| (三) 信用风险的经济社会后果分析 | 第14-16页 |
| 四、 信用体系的主要类型 | 第16-19页 |
| (一) 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制度 | 第16页 |
| (二) 以社会为主体的信用体系 | 第16-17页 |
| (三) 以企业为主体的信用管理 | 第17-19页 |
| 五、 信用问题的个案分析:鲁滨逊经济 | 第19-23页 |
| 六、 中国的信用问题及社会后果 | 第23-28页 |
| (一) 我国信用问题的现状 | 第23-24页 |
| (二) 我国信用问题造成的后果--信用缺失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24-28页 |
| 七、 信用的社会基础构建 | 第28-32页 |
| (一) 政府在信用体系的建设中的作用 | 第28-29页 |
| (二) 建立社会的信用评估体系以完善社会的信用 | 第29-31页 |
| (三) 建立企业信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 第31-32页 |
| 八、 余论与结论 | 第32-35页 |
| 注 释: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论文摘要(中) | 第38-41页 |
| 论文摘要(英)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