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外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对服务外包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对服务外包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3 研究特的可行性 | 第16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4.1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点 | 第16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2 服务外包的理论概述 | 第17-22页 |
2.1 服务外包的概念 | 第17-19页 |
2.1.1 服务外包的含义 | 第17页 |
2.1.2 服务外包的类型 | 第17-19页 |
2.2 相关理论的概述 | 第19-22页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9页 |
2.2.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9页 |
2.2.3 价值链理论 | 第19-20页 |
2.2.4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20页 |
2.2.5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0-22页 |
3 国内外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33页 |
3.1 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现状 | 第22-26页 |
3.1.1 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规模 | 第22-24页 |
3.1.2 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特点 | 第24-25页 |
3.1.3 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趋势 | 第25-26页 |
3.2 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 | 第26-30页 |
3.2.1 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规模 | 第26-28页 |
3.2.2 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特点 | 第28-29页 |
3.2.3 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3.3 我国与主要服务外包国家的比较分析 | 第30-33页 |
3.3.1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 | 第30-31页 |
3.3.2 国际市场占有率 | 第31页 |
3.3.3 贸易竞争力指数 | 第31-32页 |
3.3.4 服务贸易外贸依存度 | 第32-33页 |
4 基于钻石模型对我国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第33-43页 |
4.1 钻石模型的介绍 | 第33页 |
4.2 变量的选取 | 第33-35页 |
4.2.1 生产要素 | 第33页 |
4.2.2 需求条件 | 第33页 |
4.2.3 相关及支持产业因素 | 第33-34页 |
4.2.4 企业战略及竞争因素 | 第34页 |
4.2.5 机会因素及政府作为 | 第34页 |
4.2.6 我国的离岸服务外包 | 第34-35页 |
4.3 模型的构建和计量分析 | 第35-39页 |
4.3.1 单位根检验(ADF检验) | 第35-36页 |
4.3.2 协整检验 | 第36-38页 |
4.3.3 误差修正 | 第38-39页 |
4.4 检验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5 对提高我国服务外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 第43-49页 |
5.1 国家层面 | 第43-45页 |
5.1.1 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服务外包产业制度 | 第43-44页 |
5.1.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园区 | 第44页 |
5.1.3 打造示范城市,实现区域差异化发展 | 第44-45页 |
5.2 产业层面 | 第45-47页 |
5.2.1 培养外包人才,形成国际化人才供应 | 第45-46页 |
5.2.2 积极响应政策,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 第46页 |
5.2.3 维护信息安全,保护知识产权 | 第46-47页 |
5.3 企业层面 | 第47-49页 |
5.3.1 加强科研投入,坚持企业创新 | 第47-48页 |
5.3.2 通过兼并整合,扩大企业规模 | 第48页 |
5.3.3 拓宽市场业务,积极转型升级 | 第48-49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