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板式抗滑结构设计理论及研究应用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边坡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1-12页 |
1.2.2 边坡防治技术 | 第12-15页 |
1.2.3 抗滑桩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1.2.4 异形桩的内力计算方法 | 第16-17页 |
1.3 机械切槽技术现状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结构内力计算理论研究 | 第20-36页 |
2.1“门”字型结构内力计算 | 第20-32页 |
2.1.1 滑面以上结构内力计算 | 第20-27页 |
2.1.2 滑面以下结构内力计算 | 第27-32页 |
2.1.3 结构细部尺寸和受力情况讨论 | 第32页 |
2.2“工”字型结构内力计算 | 第32-35页 |
2.2.1 结构内力计算模型 | 第33页 |
2.2.2 受荷段内力计算 | 第33-34页 |
2.2.3 锚固段内力计算 | 第34-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组合板结构的数值模拟 | 第36-70页 |
3.1 FLAC3D计算原理 | 第36-37页 |
3.1.1 FLAC3D简介 | 第36页 |
3.1.2 结构单元原理 | 第36-37页 |
3.1.3 结构单元的连接方式 | 第37页 |
3.2“门”字型结构模拟 | 第37-61页 |
3.2.1 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3.2.2 土体和结构参数 | 第38-39页 |
3.2.3 加载方式和计算收敛条件 | 第39页 |
3.2.4 约束条件和模拟方式 | 第39-40页 |
3.2.5 结构置于硬粘土中分析 | 第40-50页 |
3.2.6 结构置于砂砾类土中 | 第50-58页 |
3.2.7 结构置于微风化岩土中的分析 | 第58-61页 |
3.3“工”字型组合结构 | 第61-68页 |
3.3.1 组合结构截面计算宽度分析 | 第62-64页 |
3.3.2 截面受力特性分析 | 第64-67页 |
3.3.3 结构承载力分析 | 第67-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4 组合板式抗滑结构受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 第70-79页 |
4.1 概述 | 第70页 |
4.2 试验设计 | 第70-74页 |
4.2.1 试验材料的确定 | 第70-71页 |
4.2.2 试验设备 | 第71页 |
4.2.3 试验过程 | 第71-74页 |
4.3“门”字型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4-76页 |
4.4“工”字型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6-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5 实例计算 | 第79-90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79-80页 |
5.1.1 地貌条件 | 第79页 |
5.1.2 地层及构造条件 | 第79-80页 |
5.1.3 滑坡产生原因 | 第80页 |
5.2 数值模拟研究组合结构的适用性 | 第80-86页 |
5.2.1 滑坡模型 | 第80-81页 |
5.2.2 数值模拟方法 | 第81页 |
5.2.3 坡体变形及应力状态分析 | 第81-84页 |
5.2.4 组合结构加固后坡体变形及应力状态分析 | 第84-86页 |
5.3 结构内力计算 | 第86-89页 |
5.3.1 滑坡推力计算 | 第86-87页 |
5.3.2 结构设置与内力计算 | 第87-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0-91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0页 |
6.2 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93-9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4-95页 |
详细摘要 | 第95-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