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50页 |
·前言 | 第20-21页 |
·金纳米结构概述 | 第21-23页 |
·金纳米结构简介 | 第21页 |
·金纳米结构的性质 | 第21-23页 |
·纳米材料分离方法 | 第23-36页 |
·电泳法 | 第23-26页 |
·排阻色谱法 | 第26-27页 |
·磁分离法 | 第27页 |
·膜过滤分离法 | 第27-28页 |
·离心分离法 | 第28-31页 |
·密度梯度离心分离 | 第31-36页 |
·密度梯度溶液 | 第32-33页 |
·等密度分离 | 第33-34页 |
·速率区带分离 | 第34-36页 |
·纳米材料的化学转化 | 第36-47页 |
·形成合金 | 第38-40页 |
·置换反应 | 第40-43页 |
·阳离子交换 | 第43-45页 |
·阴离子交换 | 第45-47页 |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47-50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47-48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48-50页 |
第二章 实验与测试分析方法 | 第50-54页 |
·实验药品及其主要仪器设备 | 第50-51页 |
·实验药品 | 第50-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实验与测试方法 | 第51-54页 |
·密度梯度溶液的配制 | 第51-52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52页 |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 第52-53页 |
·荧光光谱 | 第53-54页 |
第三章 金纳米结构的分离 | 第54-90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89页 |
·实验方案 | 第55-56页 |
·金纳米结构的分离 | 第56-66页 |
·Au 纳米颗粒的分离 | 第56-63页 |
·Au 纳米线/纳米颗粒的分离 | 第63-65页 |
·Au 纳米棒/纳米颗粒的分离 | 第65-66页 |
·金纳米结构分离的延伸:Au 纳米颗粒的自组装 | 第66页 |
·金纳米结构分离的拓展 | 第66-81页 |
·Ag 纳米颗粒的分离 | 第66-69页 |
·半导体胶体粒子的离心分离 | 第69-75页 |
·磁性胶体粒子的离心分离 | 第75-81页 |
·分离条件影响研究 | 第81-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第四章 金纳米结构的转化 | 第90-112页 |
·引言 | 第90-91页 |
·实验部分 | 第91-111页 |
·实验方案 | 第91页 |
·Au-Ni 异质结构的制备 | 第91-92页 |
·化学转化实验 | 第92-93页 |
·含有 OA 的 Au3+前驱体的制备 | 第92页 |
·含有 DDAB 的 Au~(3+)前驱体的制备 | 第92-93页 |
·Au-Ni 异质结构的化学转化在含有 OA 的 Au~(3+)溶液中 | 第93页 |
·Au-Ni 异质结构的化学转化在含有 DDAB 的 Au~(3+)溶液中 | 第9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3-111页 |
·反应结果分析 | 第93-102页 |
·反应机理的提出 | 第102-104页 |
·反应机理的证明 | 第104-111页 |
·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12-114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9-130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30-131页 |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