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场高次谐波相位匹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9-15页 |
1.1 超短超强激光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9-10页 |
1.2 强激光场中的电离机理 | 第10-11页 |
1.3 高次谐波的研究意义和进展 | 第11-15页 |
1.3.1 高次谐波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2 高次谐波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3 高次谐波实验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高次谐波的产生 | 第15-32页 |
2.1 高次谐波的产生 | 第15页 |
2.2 高次谐波产生的原理 | 第15-19页 |
2.2.1 三步模型 | 第15-18页 |
2.2.2 典型高次谐波光谱 | 第18-19页 |
2.2.3 强场近似模型(SFA) | 第19页 |
2.3 高次谐波中的相位匹配 | 第19-28页 |
2.3.1 相位匹配的定义 | 第19-21页 |
2.3.2 相位失配 | 第21-27页 |
2.3.3 介质对谐波的吸收 | 第27-28页 |
2.4 高次谐波的相位匹配方案 | 第28-29页 |
2.5 实现相位匹配的三种结构 | 第29-32页 |
2.5.1 气体喷嘴结构 | 第29-30页 |
2.5.2 空心波导管结构 | 第30-31页 |
2.5.3 气体室结构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相位匹配分析 | 第32-42页 |
3.1 长短轨道与相位失配 | 第32-34页 |
3.2 紧聚焦相位匹配 | 第34页 |
3.3 松聚焦相位匹配 | 第34-36页 |
3.4 气体压强与谐波 | 第36页 |
3.5 介质长度 | 第36-40页 |
3.6 光阑孔径对相位匹配的影响 | 第40-41页 |
3.7 本章总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