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4.1 城市公共空间 | 第14-15页 |
1.4.2 城市公共空间功能 | 第15页 |
1.4.3 城市广场 | 第15-16页 |
1.4.4 城市广场功能 | 第16页 |
1.5 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1.5.1 社会空间理论 | 第16-17页 |
1.5.2 符号互动论 | 第17-18页 |
1.5.3 结构功能论 | 第18-20页 |
2 大连城市广场的历史变迁和现状分析 | 第20-27页 |
2.1 大连城市广场的历史变迁 | 第20-24页 |
2.1.1 帝俄占领时期(1898年至1905年) | 第20页 |
2.1.2 日本殖民侵略时期(1905年至1945年) | 第20-22页 |
2.1.3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年至1977年) | 第22-23页 |
2.1.4 改革开放至今(1978年至现在) | 第23-24页 |
2.2 大连城市广场的现状分析 | 第24-27页 |
2.2.1 大连城市广场的总体布局 | 第24-25页 |
2.2.2 大连城市广场的结构等级分布 | 第25页 |
2.2.3 大连城市广场的功能类型分布 | 第25-27页 |
3 城市广场的社会功能 | 第27-38页 |
3.1 国外城市广场的社会功能 | 第27-30页 |
3.1.1 宗教功能 | 第27-28页 |
3.1.2 文娱功能 | 第28-29页 |
3.1.3 行政功能 | 第29页 |
3.1.4 商业功能 | 第29-30页 |
3.2 大连城市广场的社会功能 | 第30-34页 |
3.2.1 文化功能 | 第30-31页 |
3.2.2 交流功能 | 第31-32页 |
3.2.3 体育功能 | 第32页 |
3.2.4 行政功能 | 第32-33页 |
3.2.5 商业功能 | 第33-34页 |
3.2.6 交通功能 | 第34页 |
3.3 国外与国内城市广场的社会功能比较 | 第34-38页 |
3.3.1 政治功能的比较 | 第35页 |
3.3.2 经济功能的比较 | 第35-36页 |
3.3.3 文化功能的比较 | 第36-37页 |
3.3.4 休闲功能的比较 | 第37-38页 |
4 大连城市广场社会功能评价 | 第38-46页 |
4.1 文化功能的评价 | 第38-39页 |
4.1.1 文化的储存和传递功能 | 第38-39页 |
4.1.2 文化的交流功能 | 第39页 |
4.2 交流功能的评价 | 第39-41页 |
4.2.1 信息交流 | 第40页 |
4.2.2 情感交流 | 第40-41页 |
4.2.3 技能交流 | 第41页 |
4.3 体育功能的评价 | 第41-42页 |
4.3.1 体育锻炼的普及 | 第41-42页 |
4.3.2 体育项目的发展 | 第42页 |
4.4 行政功能的评价 | 第42-43页 |
4.4.1 集中化的行政中心 | 第43页 |
4.4.2 信访中心 | 第43页 |
4.5 商业功能的评价 | 第43-46页 |
4.5.1 对商业发展的促进 | 第44页 |
4.5.2 对传统商业格局的创新 | 第44-46页 |
5 大连城市广场建设与管理的不足与建议 | 第46-53页 |
5.1 大连城市广场建设与管理的不足 | 第46-50页 |
5.1.1 广场规划方面的不足 | 第46-47页 |
5.1.2 广场管理方面的不足 | 第47-48页 |
5.1.3 市民对于广场使用方面的不足 | 第48-49页 |
5.1.4 社会功能发挥的不足 | 第49-50页 |
5.2 大连城市广场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 第50-53页 |
5.2.1 大连城市广场建设总体建议 | 第50页 |
5.2.2 社会功能设施的完善与开发的合理性 | 第50-51页 |
5.2.3 市民自治管理 | 第51页 |
5.2.4 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社会功能的综合开发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