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背景介绍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 课题创新点 | 第12-13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下一代WLAN及相关技术简介 | 第14-23页 |
2.1 下一代WLAN技术概况 | 第14-16页 |
2.2 下一代WLAN漫游转发流程 | 第16-18页 |
2.3 下一代WLAN网络发现与选择流程 | 第18-20页 |
2.4 BIND服务器 | 第20-21页 |
2.5 NAI标识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下一代WLAN高效漫游接入优化方案 | 第23-31页 |
3.1 下一代WLAN高效漫游接入优化方案总体研究 | 第23-24页 |
3.2 下一代WLAN高效漫游接入优化方案设计 | 第24-29页 |
3.2.1 云WLAN架构管理方案 | 第24-27页 |
3.2.2 信令交互改进方案 | 第27-29页 |
3.2.2.1 唯一序列ANQP ID | 第27-28页 |
3.2.2.2 增加ANQP标识(ANQP ID)域字段 | 第28-29页 |
3.3 改进方案优点 | 第29-30页 |
3.4 可行性分析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下一代WLAN高效漫游转发查询系统设计 | 第31-40页 |
4.1 下一代WLAN高效漫游转发查询系统需求分析 | 第31-33页 |
4.1.1 下一代WLAN高效漫游转发查询系统功能描述 | 第31-32页 |
4.1.2 下一代WLAN高效漫游转发查询系统具体需求 | 第32页 |
4.1.3 开发环境及运行环境 | 第32-33页 |
4.1.4 性能需求 | 第33页 |
4.1.5 属性需求 | 第33页 |
4.2 下一代WLAN高效漫游转发查询系统概要设计 | 第33-40页 |
4.2.1 各模块功能简介 | 第34-36页 |
4.2.2.1 系统管理模块 | 第34-35页 |
4.2.2.2 用户管理模块 | 第35页 |
4.2.2.3 地址解析查询模块 | 第35-36页 |
4.2.2.4 区域消息管理模块 | 第36页 |
4.2.2 各模块主要功能流程 | 第36-38页 |
4.2.2.1 管理员启动、关闭系统 | 第36页 |
4.2.2.2 系统配置 | 第36-37页 |
4.2.2.3 用户日志设置与查询 | 第37页 |
4.2.2.4 IP地址查询 | 第37-38页 |
4.2.2.5 区域文件更新 | 第38页 |
4.2.3 REALM数据结构设计 | 第38-40页 |
第五章 下一代WLAN高效漫游转发查询系统实现 | 第40-53页 |
5.1 主函数 | 第40页 |
5.2 系统管理模块 | 第40-46页 |
5.2.1 主要函数设计 | 第41-45页 |
5.2.1.1 系统服务 | 第42-43页 |
5.2.1.2 任务管理 | 第43页 |
5.2.1.3 接口管理 | 第43-44页 |
5.2.1.4 日志管理 | 第44-45页 |
5.2.2 函数关系调用图 | 第45-46页 |
5.3 用户管理模块 | 第46-48页 |
5.3.1 主要函数设计 | 第46-47页 |
5.3.2 函数关系调用图 | 第47-48页 |
5.4 地址解析查询模块 | 第48-49页 |
5.4.1 主要函数设计 | 第48-49页 |
5.4.2 函数关系调用图 | 第49页 |
5.5 区域消息管理模块 | 第49-51页 |
5.5.1 主要函数设计 | 第50-51页 |
5.5.1.1 通信消息管理 | 第50页 |
5.5.1.2 区域信息管理 | 第50-51页 |
5.5.2 函数关系调用图 | 第51页 |
5.6 系统主要时序图 | 第51-53页 |
第六章 下一代WLAN高效漫游转发查询系统测试与验证 | 第53-65页 |
6.1 下一代WLAN漫游转发查询服务器配置 | 第53-56页 |
6.1.1 模拟环境搭建 | 第53页 |
6.1.2 服务器配置 | 第53-56页 |
6.1.2.1 配置主文件 | 第53-56页 |
6.1.2.2 配置区域文件 | 第56页 |
6.2 下一代WLAN漫游转发查询系统功能测试 | 第56-65页 |
6.2.1 系统测试 | 第57页 |
6.2.2 地址查询测试 | 第57-61页 |
6.2.3 通告更新测试 | 第61-62页 |
6.2.4 负载均衡测试 | 第62页 |
6.2.5 动态更新测试 | 第62-64页 |
6.2.6 功能测试总结 | 第64-6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总结 | 第65-66页 |
7.2 下一步工作重点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1 缩略语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