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1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 第11-22页 |
1.1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及危害 | 第11-12页 |
1.2 小麦赤霉菌 | 第12页 |
1.3 小麦赤霉病抗源筛选 | 第12-13页 |
1.4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定位 | 第13-14页 |
1.5 小麦赤霉病抗性机制 | 第14-22页 |
1.5.1 植物免疫系统 | 第14-15页 |
1.5.2 小麦形态结构与赤霉病抗性 | 第15-16页 |
1.5.3 PR蛋白与小麦赤霉病抗性 | 第16-17页 |
1.5.5 活性氧与小麦赤霉病抗性 | 第17-18页 |
1.5.6 苯丙烷代谢途径与小麦赤霉病抗性 | 第18-19页 |
1.5.7 植物激素与植物抗病性 | 第19-22页 |
1.5.7.1 茉莉酸代谢通路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 | 第20-21页 |
1.5.7.2 乙烯代谢通路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 | 第21页 |
1.5.7.3 水杨酸代谢通路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 | 第21-22页 |
2 基因表达谱研究方法进展 | 第22-27页 |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2-23页 |
2.2 基因表达的系列分析(SAGE) | 第23-24页 |
2.3 基因芯片 | 第24-26页 |
2.4 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26-27页 |
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研究报告 | 第29-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43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1.2 赤霉菌菌株及赤霉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制备 | 第30-31页 |
1.4 赤霉菌接种和取样 | 第31页 |
1.5 单花滴注法接种和病小穗率统计 | 第31页 |
1.6 总RNA的提取及cDNA合成 | 第31-33页 |
1.6.1 总R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1.6.2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32-33页 |
1.6.3 第二链cDNA的合成 | 第33页 |
1.7 Affymetrix基因芯片杂交 | 第33-34页 |
1.8 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4-37页 |
1.9 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7-39页 |
1.10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 第39-42页 |
1.10.1 总RNA的提取 | 第40页 |
1.10.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40页 |
1.10.3 反应体系与程序 | 第40-41页 |
1.10.4 引物设计 | 第41-42页 |
1.11 激素处理 | 第42页 |
1.12 生物信息学分析所用到的网址 | 第42-43页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68页 |
2.1 JA通路与望水白赤霉病抗性的关系 | 第43-53页 |
2.1.1 利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分析JA通路关键基因与望水白抗赤霉病的关系 | 第44-45页 |
2.1.2 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JA通路关键基因与望水白抗赤霉病的关系 | 第45-49页 |
2.1.3 JA通路关键基因受赤霉菌诱导表达的Q-PCR验证 | 第49-52页 |
2.1.4 外施JA对抗感赤霉病材料赤霉病抗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2.2 ET通路与望水白赤霉病抗性的关系 | 第53-61页 |
2.2.1 利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分析ET通路关键基因与望水白抗赤霉病的关系 | 第54-55页 |
2.2.2 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ET通路关键基因与望水白抗赤霉病的关系 | 第55-58页 |
2.2.3 ET通路关键基因受赤霉菌诱导表达的Q-PCR验证 | 第58-60页 |
2.2.4 外施ET对抗感赤霉病材料赤霉病抗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2.3 SA通路与望水白赤霉病抗性的关系 | 第61-68页 |
2.3.1 利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分析SA通路关键基因与望水白抗赤霉病的关系 | 第62-63页 |
2.3.2 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SA通路关键基因与望水白抗赤霉病的关系 | 第63-65页 |
2.3.3 JA通路关键基因受赤霉菌诱导表达的Q-PCR验证 | 第65-66页 |
2.3.4 外施SA对抗感赤霉病材料赤霉病抗性的影响 | 第66-68页 |
3 讨论 | 第68-73页 |
全文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