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1.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2 本文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工程概况 | 第13-17页 |
1.2.1 工程地质 | 第15页 |
1.2.2 水文地质 | 第15-16页 |
1.2.3 不良地质现象及存在的工程问题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1 黄土隧道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城市地铁小净距暗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3 双孔隧道引起地表沉降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3-26页 |
2 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施工顺序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 第26-46页 |
2.1 非对称断面小净距隧道开挖顺序优化 | 第27-34页 |
2.1.1 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27-28页 |
2.1.2 数值模拟方案设计 | 第28-29页 |
2.1.3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29-34页 |
2.1.4 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的开挖顺序建议 | 第34页 |
2.2 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施工稳定性分析 | 第34-40页 |
2.2.1 隧道开挖方法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35-38页 |
2.2.2 不同间距时岩柱变形及受力特性分析 | 第38-40页 |
2.3 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变形特性的现场监测及分析 | 第40-44页 |
2.3.1 监测方法及测点的布置 | 第40-42页 |
2.3.2 中岩柱竖向变形特性分析 | 第42-43页 |
2.3.3 中岩柱水平变形特性分析 | 第43-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3 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施工方案的优化及监测分析 | 第46-74页 |
3.1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参数优化 | 第46-60页 |
3.1.1 数值分析模型及参数 | 第46-47页 |
3.1.2 数值分析方案设计 | 第47-48页 |
3.1.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8-60页 |
3.1.4 基于数值模拟结果的施工方案建议 | 第60页 |
3.2 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的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建议施工方案 | 第60页 |
3.3 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施工特性的现场监测 | 第60-70页 |
3.3.1 隧道施工变形监控方案 | 第61-66页 |
3.3.2 监控量测结果分析 | 第66-70页 |
3.3.3 与数值分析结果对比 | 第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4页 |
4 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变形特性及控制研究 | 第74-94页 |
4.1 地表沉降预测方法 | 第74-76页 |
4.1.1 经验法 | 第74-75页 |
4.1.2 解析法 | 第75-76页 |
4.1.3 数值法 | 第76页 |
4.1.4 模型试验 | 第76页 |
4.2 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变形预测方法 | 第76-87页 |
4.2.1 并行隧道变形分析的简化模型 | 第77-78页 |
4.2.2 简化模型的求解 | 第78-82页 |
4.2.3 并行小净距隧道变形影响系数的确定 | 第82-86页 |
4.2.4 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变形预测 | 第86-87页 |
4.3 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变形控制及施工 | 第87-91页 |
4.3.1 超前小导管注浆控制技术 | 第87-88页 |
4.3.2 黄土地层大管棚控制技术 | 第88-91页 |
4.4 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变形控制效果监测 | 第91-9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5.1 结论 | 第94-95页 |
5.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硕论文及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