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电动汽车充电站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车网互联(V2G)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2. 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研究 | 第14-20页 |
2.1 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结构 | 第14-15页 |
2.2 系统主要组件的功能 | 第15-17页 |
2.2.1 光伏发电系统 | 第15页 |
2.2.2 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 | 第15-16页 |
2.2.3 能量管理系统 | 第16-17页 |
2.3 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经济效益分析 | 第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20页 |
3. 车网互联模式下充电站研究 | 第20-26页 |
3.1 车网互联(V2G) | 第20-21页 |
3.1.1 集中式V2G实现方式 | 第20页 |
3.1.2 分布式V2G实现方式 | 第20-21页 |
3.2 电动汽车行为特性 | 第21-24页 |
3.2.1 电动汽车日常行驶规律 | 第21-22页 |
3.2.2 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特性 | 第22-23页 |
3.2.3 电动汽车电池可用容量分析 | 第23页 |
3.2.4 电动汽车停车需求特性 | 第23-2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4. 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运行方式研究 | 第26-34页 |
4.1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模型 | 第26-27页 |
4.2 电动汽车参与车网互联的经济性及其影响因素 | 第27-32页 |
4.2.1 电动汽车用户参与削峰填谷的经济性分析 | 第29-31页 |
4.2.2 电动汽车用户参与电网调频调压的经济性分析 | 第31-32页 |
4.3 V2G模式下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运行模式研究 | 第32-3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5.算例分析 | 第34-42页 |
5.1 研究对象及相关基础数据 | 第34-35页 |
5.2 不同天气模式下充电站功率分析 | 第35-37页 |
5.2.1 晴天模式下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功率分析 | 第35-36页 |
5.2.2 阴云天模式下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功率分析 | 第36页 |
5.2.3 雨雪天模式下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功率分析 | 第36-37页 |
5.3 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参与调峰过程研究 | 第37-40页 |
5.3.1 基于负荷曲线的调峰策略分析 | 第37-38页 |
5.3.2 基于电网电价曲线的调峰策略分析 | 第38页 |
5.3.3 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6.1 结论 | 第42页 |
6.2 展望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