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答疑系统中的问句理解与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7-19页 |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自动答疑系统 | 第10-13页 |
·个性化推荐系统 | 第13-16页 |
·自然语言理解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 | 第17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 第19-25页 |
·中文分词 | 第19-20页 |
·意义 | 第19页 |
·汉语词法分析系统ICTCLAS | 第19-20页 |
·相似度计算 | 第20-21页 |
·信息抽取 | 第21-23页 |
·信息抽取的研究方法和比较 | 第21-22页 |
·基于视觉分块的Web信息抽取 | 第22-23页 |
·个性化推荐技术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基于层次句模的问句理解研究 | 第25-37页 |
·概述 | 第25页 |
·问句分类 | 第25-26页 |
·问句句型分析 | 第26-27页 |
·句模 | 第27-29页 |
·句模的意义 | 第27-28页 |
·句族 | 第28页 |
·句模的特点 | 第28-29页 |
·层次句模 | 第29-36页 |
·概述 | 第29-30页 |
·句模函数 | 第30-34页 |
·实验及分析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带附加权重的个性化推荐 | 第37-46页 |
·概述 | 第37-38页 |
·基于内容过滤的推荐 | 第38-40页 |
·协同过滤推荐 | 第40-43页 |
·协同过滤的含义 | 第40页 |
·协同过滤技术介绍 | 第40-42页 |
·协同过滤技术的不足 | 第42-43页 |
·带附加权重的组合推荐 | 第43-45页 |
·组合推荐 | 第43页 |
·带附加权重的组合推荐 | 第43-44页 |
·用户兴趣模型建立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6-64页 |
·用于教学领域的自动答疑系统设计原则 | 第46页 |
·用于教学领域的自动答疑系统的设计 | 第46-53页 |
·问句理解模块 | 第47-48页 |
·信息检索模块 | 第48-51页 |
·个性化推荐模块 | 第51-53页 |
·用于教学领域的自动答疑系统的业务流程 | 第53-58页 |
·学习型用户 | 第55-56页 |
·教师用户 | 第56-58页 |
·管理员 | 第58页 |
·实验及分析 | 第58-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本文所做工作小结 | 第64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64-66页 |
附录1 层次句模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