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 第8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三、相关界定、研究方法及不足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建国初期山西爱国卫生运动的背景 | 第12-18页 |
| 一、爱国卫生运动发起的原因 | 第12-14页 |
| (一)响应反对细菌战的号召 | 第12-13页 |
| (二)控制传染病和改善卫生的需要 | 第13页 |
| (三)解放思想的要求 | 第13-14页 |
| 二、建国初期山西的基本状况 | 第14-18页 |
| (一)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 第14页 |
| (二)医疗防疫状况 | 第14-16页 |
| (三)卫生状况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建国初期山西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 | 第18-26页 |
| 一、山西省爱国卫生机构的设立 | 第18-19页 |
| (一)山西省级爱国卫生运动机构的建立与调整 | 第18-19页 |
| (二)山西省级以下爱国卫生运动机构的建立与调整 | 第19页 |
| 二、建国初期山西爱国卫生运动发展轨迹 | 第19-26页 |
| (一)第一阶段:以反对细菌战为中心(1952——1955 年) | 第19-21页 |
| (二)第二阶段:以除四害为中心(1956——1959 年) | 第21-26页 |
| 第三章 建国初期山西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内容 | 第26-42页 |
| 一、开展防疫卫生运动 | 第26-31页 |
| (一)预防疾病 | 第26-27页 |
| (二)改善妇幼卫生 | 第27-29页 |
| (三)形成卫生保健系统 | 第29-31页 |
| 二、进行清洁卫生运动 | 第31-39页 |
| (一)城市公共卫生 | 第31-34页 |
| (二)农村卫生 | 第34-37页 |
| (三)工业卫生 | 第37-39页 |
| 三、贯彻中西医结合政策 | 第39-42页 |
| (一)对中医建设的重视 | 第39-40页 |
| (二)对西医建设的努力 | 第40-41页 |
| (三)中西医结合下的医疗卫生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建国初期山西爱国卫生运动实行的措施 | 第42-50页 |
| 一、开展卫生宣传工作 | 第42-45页 |
| (一)会议宣传 | 第42-43页 |
| (二)文字宣传 | 第43页 |
| (三)流动宣传 | 第43-45页 |
| 二、实施卫生检查评比活动 | 第45-50页 |
| (一)举行友谊竞赛 | 第46页 |
| (二)组织人员检查 | 第46-47页 |
| (三)召开评模奖模大会 | 第47-50页 |
| 第五章 建国初期山西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就、经验及存在问题 | 第50-60页 |
| 一、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就 | 第50-52页 |
| (一)减少疾病,完善医疗体系 | 第50页 |
| (二)改变群众和卫生人员陈旧思想 | 第50-51页 |
| (三)推动生产发展 | 第51-52页 |
| (四)改善城乡卫生面貌 | 第52页 |
| 二、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 | 第52-56页 |
| (一)党和领导的重视 | 第52-53页 |
|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第53-55页 |
| (三)利用卫生典型示范作用 | 第55-56页 |
| 三、爱国卫生运动存在的问题 | 第56-60页 |
| (一)错误思想和行为 | 第56-57页 |
| (二)强迫命令、虚假现象 | 第57-58页 |
| (三)卫生机构不健全 | 第58-60页 |
| 结语 | 第60-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