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红豆杉、紫杉论文

山西陵川南方红豆杉群落结构特征及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引言第11-17页
    1.1 南方红豆杉概况第11-12页
        1.1.1 南方红豆杉分类地位第11页
        1.1.2 南方红豆杉形态特征第11页
        1.1.3 南方红豆杉地理分布第11-12页
        1.1.4 南方红豆杉生活习性第12页
        1.1.5 南方红豆杉主要应用价值第12页
    1.2 南方红豆杉研究概况第12-14页
        1.2.1 南方红豆杉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南方红豆杉国内研究现状第13页
        1.2.3 南方红豆杉保护现状第13-14页
    1.3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14-17页
        1.3.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页
        1.3.3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5-17页
2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第17-19页
    2.1 地理位置第17页
    2.2 气候条件第17页
    2.3 植被类型第17-19页
3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第19-35页
    3.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3.1.1 取样调查第19页
        3.1.2 数据处理第19-2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0-31页
        3.2.1 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种类组成第20页
        3.2.2 南方红豆杉群落TWINSPAN分类第20-24页
        3.2.3 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第24-29页
        3.2.4 南方红豆杉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关系第29-31页
    3.3 结论与讨论第31-35页
        3.3.1 南方红豆杉群落不同群丛间的生态关系第31-32页
        3.3.2 南方红豆杉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第32页
        3.3.3 南方红豆杉群落不同群丛的物种多样性第32-33页
        3.3.4 影响南方红豆杉群落多样性的因素第33-35页
4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特征第35-45页
    4.1 研究方法第35-36页
        4.1.1 取样调查第35页
        4.1.2 生态位特征值计算第35-36页
        4.1.3 数据处理第3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6-42页
        4.2.1 南方红豆杉群落主要物种的重要值第36-37页
        4.2.2 南方红豆杉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宽度第37页
        4.2.3 南方红豆杉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重叠第37-38页
        4.2.4 南方红豆杉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相似性第38-42页
    4.3 结论与讨论第42-45页
        4.3.1 南方红豆杉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宽度分析第42页
        4.3.2 南方红豆杉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重叠分析第42-43页
        4.3.3 南方红豆杉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相似性分析第43-45页
5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群落主要物种种间关联性分析第45-55页
    5.1 研究方法第45页
        5.1.1 野外调查法第45页
        5.1.2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5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5.2.1 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组成第45-46页
        5.2.2 南方红豆杉群落主要物种种间总体关联第46-47页
        5.2.3 南方红豆杉群落主要物种种间关联性分析第47页
        5.2.4 南方红豆杉群落主要物种种间相关性分析第47-49页
        5.2.5 生态种组的划分第49-51页
    5.3 结论与讨论第51-55页
        5.3.1 南方红豆杉群落结构状态分析第51-52页
        5.3.2 南方红豆杉群落主要物种种间关联性分析第52页
        5.3.3 南方红豆杉群落影响因素分析第52-55页
6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第55-79页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6.1.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5页
        6.1.2 实验测定方法第55-56页
        6.1.3 数据处理第56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56-76页
        6.2.1 各季节光合作用特征参数日变化第56-72页
        6.2.2 南方红豆杉光合作用特征参数季相变化的方差分析第72-73页
        6.2.3 南方红豆杉净光合速率与各影响因子相关分析第73-75页
        6.2.4 南方红豆杉光响应曲线第75-76页
    6.3 结论与讨论第76-79页
        6.3.1 南方红豆杉的光合作用第76页
        6.3.2 影响南方红豆杉净光合速率的因子第76-78页
        6.3.3 南方红豆杉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7页
附录第87-95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95-97页
致谢第97-99页
附图第99-101页
    1.1 陵川县南方红豆杉第99-100页
    1.2 长治宾馆院内栽培的南方红豆杉第100-101页
    1.3 光合测定仪的检测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朔州市9种园林树种的抗寒性研究
下一篇:斑果藤属的胚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