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创新尝试 | 第14-16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6-2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2.1.1 社会现代化 | 第16页 |
2.1.2 社会心态 | 第16-17页 |
2.1.3 国民健康社会心态 | 第17-18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2.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第18页 |
2.2.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第18-20页 |
3 培育国民健康社会心态的必要性 | 第20-24页 |
3.1 有利于促进个人健康成长发展 | 第20-21页 |
3.1.1 健康社会心态对个人身心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 第20页 |
3.1.2 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 第20-21页 |
3.2 有利于实现家庭和谐稳固 | 第21页 |
3.2.1 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风建设 | 第21页 |
3.2.2 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家长和子女有效沟通 | 第21页 |
3.3 有利于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进步 | 第21-22页 |
3.3.1 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 第21-22页 |
3.3.2 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 | 第22页 |
3.3.3 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 第22页 |
3.4 有利于推动国家整体高效发展 | 第22-24页 |
3.4.1 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促进我国政治文明 | 第22-23页 |
3.4.2 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带动我国经济发展 | 第23页 |
3.4.3 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实现我国文化繁荣 | 第23-24页 |
4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国民社会心态的现状分析 | 第24-34页 |
4.1 新时期国民健康社会心态初步形成 | 第24-29页 |
4.1.1 开拓进取的创新心态 | 第24-25页 |
4.1.2 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 | 第25-27页 |
4.1.3 独立自主的进取心态 | 第27-28页 |
4.1.4 公平竞争的平等心态 | 第28-29页 |
4.2 国民社会心态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9-34页 |
4.2.1 社会压力带来的焦虑迷茫 | 第30-31页 |
4.2.2 贫富差距带来的心理失衡 | 第31-32页 |
4.2.3 道德和信仰的缺失带来的悲观失望 | 第32-33页 |
4.2.4 市场经济下人的物化带来的冷漠麻木 | 第33-34页 |
5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培育国民健康社会心态的思考 | 第34-54页 |
5.1 培育正确社会价值观 | 第34-37页 |
5.1.1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 第34-35页 |
5.1.2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5-37页 |
5.1.3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 | 第37页 |
5.2 缩小贫富差距 | 第37-40页 |
5.2.1 建设服务型政府 | 第37-38页 |
5.2.2 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 第38-39页 |
5.2.3 促进农民的多样化增收 | 第39-40页 |
5.3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第40-44页 |
5.3.1 坚持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 | 第40-42页 |
5.3.2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 第42-43页 |
5.3.3 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 第43-44页 |
5.4 注重舆论导向 | 第44-49页 |
5.4.1 加强政府的舆论引导 | 第45-46页 |
5.4.2 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 | 第46-48页 |
5.4.3 完善舆论监管机制 | 第48-49页 |
5.5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 第49-54页 |
5.5.1 确立公正合理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 | 第50-51页 |
5.5.2 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第51-52页 |
5.5.3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