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9页 |
1.1 含碳纳米材料的介绍 | 第10页 |
1.2 石墨烯量子点 | 第10-18页 |
1.2.1 石墨烯量子点的简介 | 第10页 |
1.2.2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 | 第10-15页 |
1.2.3 石墨烯量子点的应用 | 第15-18页 |
1.3 石墨相氮化碳 | 第18-27页 |
1.3.1 石墨相氮化碳的简介 | 第18-19页 |
1.3.2 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 | 第19-22页 |
1.3.3 石墨相氮化碳的应用 | 第22-27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7-29页 |
第2章 硼硫共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及其用于Hg~(2+)检测 | 第29-52页 |
2.1 引言 | 第29-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2.2.3 CNBS以及g-CN的制备 | 第32页 |
2.2.4 检测过程 | 第32页 |
2.2.5 实际样品处理 | 第32-33页 |
2.2.6 细胞培养和处理 | 第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50页 |
2.3.1 CNBS的电镜表征 | 第33-34页 |
2.3.2 CNBS的XRD表征 | 第34页 |
2.3.3 CNBS的FT-IR外表征 | 第34-35页 |
2.3.4 CNBS的XPS表征 | 第35-36页 |
2.3.5 CNBS的光谱性能表征 | 第36-37页 |
2.3.6 Hg~(2+)检测机理探讨 | 第37-44页 |
2.3.7 实验条件优化 | 第44-45页 |
2.3.8 Hg~(2+)检测 | 第45-47页 |
2.3.9 选择性及稳定性探讨 | 第47-49页 |
2.3.11 实际样品检测 | 第49页 |
2.3.12 细胞成像 | 第49-50页 |
2.4 结论 | 第50-52页 |
第3章 稀土离子与石墨烯量子点形成的复合物探针用于凝血酶检测 | 第52-67页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3.2.1 化学试剂 | 第53-5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3.2.3 石墨烯量子点(GQDs)的合成 | 第54页 |
3.2.4 血清样本处理 | 第54-55页 |
3.2.5 检测过程 | 第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3.3.1 GQDs的表征 | 第55-56页 |
3.3.2 凝血酶传感机理探讨 | 第56-58页 |
3.3.3 实验条件优化 | 第58-59页 |
3.3.4 凝血酶检测 | 第59-60页 |
3.3.5 选择性考察 | 第60-61页 |
3.3.6 实际样品分析 | 第61页 |
3.4 Pr~(3+)与GQDs形成复合物探针用于凝血酶检测 | 第61-66页 |
3.4.1 检测过程 | 第61-62页 |
3.4.2 凝血酶传感机理探讨 | 第62-63页 |
3.4.3 实验条件优化 | 第63页 |
3.4.4 凝血酶检测 | 第63-64页 |
3.4.5 选择性考察 | 第64页 |
3.4.6 实际样品分析 | 第64-65页 |
3.4.7 与其它传感器比较 | 第65-66页 |
3.5 结论 | 第66-67页 |
第4章 GQDs-PHBA探针用于检测谷胱甘肽 | 第67-75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4.2.1 化学试剂 | 第68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68-69页 |
4.2.3 GQDs的合成 | 第69页 |
4.2.4 检测过程 | 第6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4页 |
4.3.1 GSH传感机理探讨 | 第69-72页 |
4.3.2 实验条件优化 | 第72页 |
4.3.3 检测GSH | 第72-73页 |
4.3.4 选择性考察 | 第73-74页 |
4.4 结论 | 第74-75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