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药性学论文

中药基原物象与寒热药性的相关性研究--以唇形科植物中药为例

中文摘要第6-7页
英文摘要第7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8-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基于物象探讨中药药性理论的文献研究第10-30页
    1. 中药药性理论发展简史第10-26页
        1.1 中药药性理论的初步形成第11-17页
        1.2 中药药性理论的创新发展第17-22页
        1.3 药性理论的总结完善第22-26页
    2. 取象思维模式研究中药药性理论源流述要第26-30页
        2.1“象”及“象思维”第26-27页
        2.2 中药药性领域中象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第27-28页
        2.3 象思维在药性理论研究中的应用第28-30页
第二部分 唇形科中药基原物象与寒热药性的相关性研究第30-95页
    1.研究思路第30页
    2.研究内容第30-33页
    3.研究方法第33-35页
    4.研究结果第35-93页
        4.1 方差分析第35页
        4.2 t检验第35-36页
        4.3 关联规则第36-93页
    5. 小结第93-95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95-102页
    1.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第95-96页
    2.基于唇形科的“基原物象-寒热药性”研究的重要意义第96-99页
    3.“象思维”在药性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第99-102页
第四部分 创新与不足第102-103页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第103-107页
综述第107-115页
    参考文献第112-115页
个人简介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溃化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疗效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