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革命统一战线论文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2.1 选题目的第9-10页
        1.2.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页
    1.5 论文创新点第13-14页
2 高校统战理论概述第14-30页
    2.1 统一战线理论第14-21页
        2.1.1 统一战线的涵义第14页
        2.1.2 统一战线的理论渊源第14-15页
        2.1.3 统一战线的发展历史进程第15-16页
        2.1.4 统一战线的内容第16-21页
    2.2 "同心"思想第21-25页
        2.2.1 "同心"思想的涵义第21-22页
        2.2.2 "同心"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2-24页
        2.2.3 "同心"思想是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24-25页
    2.3 高校统战文化第25-30页
        2.3.1 文化的涵义第25-26页
        2.3.2 统战文化的涵义第26页
        2.3.3 统战文化的历史渊源第26-27页
        2.3.4 高校统战文化的内容第27-28页
        2.3.5 高校统战文化是统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8-30页
3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的理论与发展第30-37页
    3.1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的四个层面第30-31页
        3.1.1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的物质层面第30页
        3.1.2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的精神层面第30页
        3.1.3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的制度层面第30-31页
        3.1.4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的行为层面第31页
    3.2 "同心"思想与高校统战文化相契合第31-32页
        3.2.1 "同心"思想是高校统战文化的灵魂第31-32页
        3.2.2 "同心"思想为新时期高校统战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第32页
        3.2.3 "同心"思想增强高校统战成员中华文化认同感第32页
    3.3 "同心"思想贯穿高校统战文化各个发展时期第32-37页
        3.3.1 延安时期第32-33页
        3.3.2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第33-34页
        3.3.3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第34-35页
        3.3.4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第35-37页
4 现阶段高校统一战线的调查研究第37-52页
    4.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第37-38页
        4.1.1 调查方法及对象第37页
        4.1.2 调查问卷设计第37页
        4.1.3 调查的实施第37-38页
    4.2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第38-46页
        4.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第38-39页
        4.2.2 对高校中统一战线调查分析第39-40页
        4.2.3 对高校中"留学人员"调查分析第40-43页
        4.2.4 对高校中"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调查分析第43-44页
        4.2.5 对高校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调查分析第44-46页
    4.3 新三类人"在高校统一战线中存在问题第46-49页
        4.3.1 "留学人员"应当受到社会更多关注第46-47页
        4.3.2 同"新媒体人士"建立联系困难,统战工作开展不顺第47-48页
        4.3.3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出现价值观的偏差第48-49页
    4.4 现阶段高校统一战线存在问题第49-52页
        4.4.1 高校统战文化发展中存在弱化党的领导现象第49页
        4.4.2 高校统战文化发展缓慢,校园存在不和谐因素第49-50页
        4.4.3 高校统战文化建设不足,影响高校统战工作第50-52页
5 "同心"视角下发展高校统战文化的对策第52-58页
    5.1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要向"新三类人"有效覆盖第52-55页
        5.1.1 "同心"思想反映了党对"留学人员"的重视第52-53页
        5.1.2 "同心"思想有利于增加对高校"新媒体人士"的了解与沟通第53-54页
        5.1.3 "同心"思想正确引导了高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第54-55页
    5.2 "同心"视角下推动高校统战文化建设第55-58页
        5.2.1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巩固了党的领导第55-56页
        5.2.2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促进和谐校园构建第56-57页
        5.2.3 以"同心"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升高校统战文化第57-58页
6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65页
附录第65-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生态观下企业的生态责任问题研究
下一篇:语义场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