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的缘起 | 第10-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对象 | 第10-11页 |
1.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 第12-13页 |
1.2.1 国外研究的概况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的概况 | 第13页 |
1.3 研究的设计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思路方法 | 第13-15页 |
1.3.2 研究的框架 | 第15-16页 |
2 当代大城市中央活力区的发展研究 | 第16-38页 |
2.1 中央活力区的产生背景 | 第16-20页 |
2.1.1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城市经济多元化 | 第16-17页 |
2.1.2 现代服务业的集聚 | 第17-18页 |
2.1.3 现代服务业对城市功能的影响 | 第18-19页 |
2.1.4 现代服务业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 中央活力区(CAZ):城市多元经济的空间载体 | 第20-24页 |
2.2.1 中央活力区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2.2 中央活力区的主要特征 | 第22-24页 |
2.3 当代大城市CAZ发展概述 | 第24-38页 |
2.3.1 芝加哥多元经济现状 | 第24-25页 |
2.3.2 芝加哥CAZ的规划 | 第25-28页 |
2.3.3 重点地段的产业和用地分析 | 第28-31页 |
2.3.4 全球化背景下的伦敦经济发展 | 第31-32页 |
2.3.5 伦敦中央活力区的规划布局 | 第32-35页 |
2.3.6 伦敦CAZ规划的重点地区 | 第35-38页 |
3 中央活力区的规划要点研究 | 第38-54页 |
3.1 混合的土地使用 | 第38-41页 |
3.1.1 概念释义 | 第38-39页 |
3.1.2 混合土地使用的尺度和区位 | 第39-40页 |
3.1.3 混合土地使用的空间形态 | 第40页 |
3.1.4 混合土地使用的开发方式 | 第40-41页 |
3.2 步行为主的城市交通耦合系统 | 第41-45页 |
3.2.1 街道步行系统 | 第41-42页 |
3.2.2 步行系统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协作 | 第42-43页 |
3.2.3 建立合理的立体步行交通体系 | 第43-45页 |
3.3 复合的空间设计 | 第45-51页 |
3.3.1 建筑综合体的组合分类 | 第45-46页 |
3.3.2 建筑综合体的发展优势 | 第46-49页 |
3.3.3 CAZ的近地空间利用 | 第49-51页 |
3.4 引导休闲的城市生活方式 | 第51-54页 |
3.4.1 CAZ内城市生活的新趋势 | 第51-52页 |
3.4.2 休闲为重的CAZ规划 | 第52-54页 |
4 中央活力区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 第54-61页 |
4.1 基于当代大城市中央活力区规划的思考 | 第54-57页 |
4.1.1 明确城市的发展目标 | 第54-55页 |
4.1.2 CAZ的规划设计任务 | 第55页 |
4.1.3 CAZ的规划设计原则 | 第55-56页 |
4.1.4 合理明确的规划设计引导 | 第56-57页 |
4.2 初探中央活力区的规划设计模式 | 第57-59页 |
4.2.1 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 | 第57页 |
4.2.2 复合的空间设计模式 | 第57-58页 |
4.2.3 耦合的交通规划模式 | 第58页 |
4.2.4 融合多种社会生活的规划模式 | 第58-59页 |
4.3 CAZ的规划设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59-61页 |
5 总结 | 第61-63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5.2 研究不足与局限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