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和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1.1 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现状和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1.2 国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和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课题研究的重点 | 第11-12页 |
1.4 课题的特点 | 第12页 |
1.5 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2章 节水灌溉规划 | 第14-17页 |
2.1 节水灌溉区划与规划 | 第14-15页 |
2.1.1 节水灌溉区划与规划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节水灌溉区划与规划的关系 | 第14页 |
2.1.3 节水灌溉规划分区与区划分区的异同点 | 第14-15页 |
2.2 节水灌溉规划的作用 | 第15-16页 |
2.2.1 节水灌溉规划在水利规划和农业规划中的作用 | 第15页 |
2.2.2 节水灌溉规划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2.3 节水灌溉规划编制内容及程序 | 第1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3章 节水灌溉规划分区 | 第17-26页 |
3.1 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 第17页 |
3.2 分区指标体系 | 第17-23页 |
3.3 分区命名 | 第23页 |
3.4 分区描述 | 第23-24页 |
3.5 分区图表 | 第24页 |
3.6 分区步骤 | 第24-2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节水灌溉规划分区方法 | 第26-77页 |
4.1 定性分析分区方法 | 第26-35页 |
4.1.1 经验法 | 第26-27页 |
4.1.2 指标法 | 第27-29页 |
4.1.3 主导因素法 | 第29-30页 |
4.1.4 重叠法 | 第30-32页 |
4.1.5 过渡法 | 第32-33页 |
4.1.6 类型法 | 第33-34页 |
4.1.7 综合法 | 第34-35页 |
4.2 定量分析分区方法 | 第35-58页 |
4.2.1 聚类分析法 | 第35-39页 |
4.2.2 模糊聚类法 | 第39-42页 |
4.2.3 星座聚类法 | 第42-44页 |
4.2.4 系统聚类法 | 第44-45页 |
4.2.5 动态聚类法 | 第45-46页 |
4.2.6 克拉斯卡尔方法 | 第46-49页 |
4.2.7 判别分析法 | 第49-51页 |
4.2.8 层次分析法 | 第51-54页 |
4.2.9 主成分分析法 | 第54-58页 |
4.3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区方法 | 第58-65页 |
4.3.1 逐步判别分析与经验联合分区法 | 第58-59页 |
4.3.2 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结合分区法 | 第59-64页 |
4.3.3 层次分析与星座聚类联合分区法 | 第64-65页 |
4.4 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 第65-68页 |
4.4.1 分区级数的确定 | 第65页 |
4.4.2 融合已有规划,使之相互一致能对照执行 | 第65-66页 |
4.4.3 分区指标 | 第66-67页 |
4.4.4 分区命名 | 第67-68页 |
4.4.5 分区方案 | 第68页 |
4.4.6 分区结果 | 第68页 |
4.5 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分区方法的应用 | 第68-77页 |
4.5.1 农业节水区划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 | 第68-69页 |
4.5.2 农业节水区划分区基本单元 | 第69-72页 |
4.5.3 农业节水区划分区命名 | 第72页 |
4.5.4 农业节水区划分区方法 | 第72页 |
4.5.5 农业节水区划分区成果 | 第72-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图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