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咏物诗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 咏物诗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二 研究时段、研究对象的限定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北宋初期咏物诗创作模式 | 第14-33页 |
第一节 宋前咏物之作发展轨迹 | 第14-18页 |
第二节 描绘物貌、浅切赋形的咏物模式 | 第18-24页 |
第三节 古奥砌典、吟咏物类的咏物模式 | 第24-28页 |
第四节 立意物情、言志功用的咏物模式 | 第28-33页 |
一 以意写物,在叙述中咏物,见于思致 | 第29-30页 |
二 咏怀言志,重于功用表现现实 | 第30-31页 |
三 研炼物情,体现物的情致品格和文化内涵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北宋初期咏物诗产生、消长及其蕴涵 | 第33-50页 |
第一节 北宋初期咏物诗的生产机制 | 第33-38页 |
一 民间酬唱应制社会活动对咏物诗创作的激发 | 第33-34页 |
二 宫廷馆阁宴赏、宿值对咏物诗创作的强化 | 第34-37页 |
三 内心感怀及人生感悟下的咏物寄兴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士林风尚与咏物诗的题材消长 | 第38-45页 |
一 对传统题材的复与变 | 第39-41页 |
二 浪漫情怀和社会怀抱的淡化 | 第41-43页 |
三 生活意趣与务实理性的上升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北宋初期咏物诗的人文内涵 | 第45-50页 |
一 超然物外的闲适淡泊精神 | 第45-46页 |
二 以物酬友的乐道精神 | 第46-48页 |
三 体析物理的唯物思辨精神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北宋初期咏物诗艺术审美特征 | 第50-59页 |
第一节 禁体思维方式下的审美转变 | 第50-55页 |
第二节 北宋初期咏物诗艺术表现 | 第55-59页 |
一 透过物象创造境外之思的联想 | 第55-56页 |
二 散文化的句法结构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主要参考书目、论文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