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气液两相流概述 | 第10-13页 |
1.2.1 气液两相流的主要参数 | 第10-12页 |
1.2.2 气液两相流型分类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3-18页 |
1.3.1 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3-17页 |
1.3.2 国内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7-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0-25页 |
2.1 试验装置 | 第20-21页 |
2.1.1 供水系统 | 第20-21页 |
2.1.2 供气系统 | 第21页 |
2.2 数据测量方法 | 第21-24页 |
2.2.1 压力测量 | 第21-22页 |
2.2.2 水流量测量 | 第22页 |
2.2.3 数据采集系统 | 第22-23页 |
2.2.4 图像采集系统 | 第23-24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长距离输水管道气液两相流型图像研究 | 第25-50页 |
3.1 长距离输水管道气液两相流型 | 第25-38页 |
3.1.1 45 度倾斜上升管气液两相流型 | 第25-29页 |
3.1.2 高处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型 | 第29-34页 |
3.1.3 45 度倾斜下降管气液两相流型 | 第34-36页 |
3.1.4 低处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型 | 第36-38页 |
3.2 气液两相流型图分析 | 第38-43页 |
3.2.1 45 度倾斜上升管气液两相流型图 | 第38-39页 |
3.2.2 高处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型图 | 第39-41页 |
3.2.3 45 度倾斜下降管气液两相流型图 | 第41-42页 |
3.2.4 低处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型图 | 第42-43页 |
3.3 气液两相流型转换分析 | 第43-44页 |
3.3.1 层状流向波状流转换 | 第43页 |
3.3.2 波状流向塞状流转换 | 第43页 |
3.3.3 段塞流向泡状流转换 | 第43-44页 |
3.4 气液两相流型图像灰度直方图分析 | 第44-48页 |
3.4.1 流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 第44-47页 |
3.4.2 灰度直方图均衡化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气液两相流型与管道压力波动关系分析 | 第50-66页 |
4.1 气液两相流型的压力/压差波动曲线特征 | 第50-55页 |
4.1.1 倾斜上升管各流型的压差波动曲线分析 | 第50-51页 |
4.1.2 高处水平管各流型的压力波动曲线分析 | 第51-53页 |
4.1.3 45 度倾斜下降管各流型的压差波动曲线分析 | 第53-54页 |
4.1.4 低处水平管各流型的压力波动曲线分析 | 第54-55页 |
4.2 压力波动曲线统计分析 | 第55-63页 |
4.2.1 压力波动均值分析 | 第55-59页 |
4.2.2 压力波动标准偏差分析 | 第59-63页 |
4.3 气液两相流管道振动 | 第63-64页 |
4.3.1 气液两相流管道振动原因分析 | 第63-64页 |
4.3.2 气液两相流管道减振措施 | 第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长距离输水管道停泵过程压力波动分析 | 第66-79页 |
5.1 停泵过程水泵边界条件 | 第66-69页 |
5.1.1 水泵全特性曲线分析 | 第66-68页 |
5.1.2 停泵过程水泵边界条件分析 | 第68-69页 |
5.2 水流量对停泵过程压力波动的影响 | 第69-73页 |
5.2.1 水流量较小,不加气时停泵 | 第69-71页 |
5.2.2 水流量较大,不加气时停泵 | 第71-73页 |
5.3 气流量对停泵过程压力波动的影响 | 第73-78页 |
5.3.1 加气 0.3m~3/h,水流量较小时停泵 | 第73-75页 |
5.3.2 加气 0.3m~3/h,水流量较大时停泵 | 第75-77页 |
5.3.3 加气 0.7m~3/h 时停泵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