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持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价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及路线图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2 研究路线图 | 第16-17页 |
第2章 农村养老保险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7-27页 |
2.1 农村养老保险的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社会养老保险 | 第17-18页 |
2.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第18-19页 |
2.2 政府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2.1 社会保障再分配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0-25页 |
2.2.3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5页 |
2.2.4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7-45页 |
3.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状 | 第27-32页 |
3.1.1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 第27-29页 |
3.1.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要点 | 第29-30页 |
3.1.3 各省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 第30-32页 |
3.2 财政支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3.2.1 财政投入力度不足 | 第32-34页 |
3.2.2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财政投入不均衡 | 第34页 |
3.2.3 财政责任的制度化水平低 | 第34-35页 |
3.2.4 财政支持不可持续性风险 | 第35-36页 |
3.3 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3.3.1 地方政府对新农保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36-37页 |
3.3.2 地方政府财政乏力 | 第37-38页 |
3.4 河北省大营镇案例分析 | 第38-43页 |
3.4.1 河北大营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状 | 第38-40页 |
3.4.2 大营镇财政支持新农保的可行性分析 | 第40-42页 |
3.4.3 大营镇新农保实施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际经验及启示 | 第45-55页 |
4.1 国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 第45-49页 |
4.1.1 德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 第45-46页 |
4.1.2 日本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 第46-48页 |
4.1.3 法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 第48-49页 |
4.2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 | 第49-52页 |
4.2.1 建立条件和过程 | 第49-50页 |
4.2.2 资金来源介绍 | 第50页 |
4.2.3 养老资金的给付形式 | 第50-51页 |
4.2.4 政府扮演的角色 | 第51-52页 |
4.3 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启示 | 第52-54页 |
4.3.1 制度立法保证 | 第52-53页 |
4.3.2 政府责任明确 | 第53页 |
4.3.3 制度设计合理 | 第53-54页 |
4.3.4 成立专门机构管理 | 第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 第55-69页 |
5.1 明确地方各级政府承担责任比例 | 第55-57页 |
5.1.1 上级政府应适当下放财权事权 | 第55-56页 |
5.1.2 完善政府财政责任分担机制 | 第56-57页 |
5.2 财政投入政策向农村倾斜 | 第57-59页 |
5.2.1 优化新农保支出结构 | 第58-59页 |
5.2.2 提高新农保投入资金使用效率 | 第59页 |
5.3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体系 | 第59-63页 |
5.3.1 法定支出保障新农保财政资金支持 | 第60-61页 |
5.3.2 加强新农保财政预算管理 | 第61-62页 |
5.3.3 强化法律手段确保新农保预算执行 | 第62-63页 |
5.4 构建养老保险保障机制 | 第63-68页 |
5.4.1 废除捆绑式养老保险制度 | 第63-64页 |
5.4.2 建立养老保险储备金机制 | 第64-65页 |
5.4.3 改进养老保险财政分担方式提高生活水平 | 第65-67页 |
5.4.4 建立财政补贴激励机制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