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7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现状第11-12页
        1.2.2 东道海子凹陷勘探及油气资源评价现状第12页
    1.3 存在问题第12-13页
    1.4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1 东道海子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评价第13页
        1.4.2 东道海子凹陷油、气资源量计算第13-14页
        1.4.3 东道海子凹陷供烃特征评价第14页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4-15页
    1.6 主要工作量第15页
    1.7 主要成果与认识第15-17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7-23页
    2.1 基本地质特征第17页
    2.2 构造特征第17-20页
        2.2.1 构造演化特征第17-19页
        2.2.2 主要断裂特征第19-20页
    2.3 地层概况第20-23页
第3章 平地泉组烃源岩地化特征第23-57页
    3.1 地层展布布特征第23-28页
        3.1.1 地震剖面特征第23-24页
        3.1.2 烃源岩分布特征第24-28页
    3.2 烃源岩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第28-48页
        3.2.1 有机质丰度第28-35页
        3.2.2 有机质类型第35-41页
        3.2.3 有机质成熟度特征第41-46页
        3.2.4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第46-48页
    3.3 平地泉组烃源岩成熟度史模拟第48-57页
        3.3.1 生烃门限第48-50页
        3.3.2 地温场特征第50-52页
        3.3.3 单井成熟度史特征分析第52-55页
        3.3.4 东道海子凹陷烃源岩成熟度平面展布及演化特征第55-57页
第4章 东道海子凹陷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第57-71页
    4.1 生烃史模型第57页
    4.2 生排烃史模拟参数分析第57-64页
        4.2.1 残余有机碳第57-58页
        4.2.2 原始有机碳的恢复第58-59页
        4.2.3 烃产率曲线第59页
        4.2.4 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第59-61页
        4.2.5 东道海子凹陷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第61-62页
        4.2.6 烃源岩产烃特征第62-64页
    4.3 东道海子凹陷平地泉组油气资源量第64-68页
        4.3.1 计算公式第64页
        4.3.2 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第64-68页
    4.4 东道海子凹陷平地泉组关键时期的生排烃量第68-71页
        4.4.1 平地泉组关键时期的总体生排烃特征第68页
        4.4.2 平地泉组关键时期的生排烃量计算结果第68-71页
第5章 东道海子凹陷富烃条件分析第71-76页
    5.1 生烃条件分析第71页
    5.2 圈运特征分析第71-72页
    5.3 平地泉组储集层特征第72-74页
        5.3.1 平地泉组储层分布特征第72页
        5.3.2 平地泉组储集体特征第72-74页
        5.3.3 储盖组合分析第74页
    5.4 东道海子凹陷富烃特征评价第74-76页
        5.4.1 评价标准第74-75页
        5.4.2 评价结果第75-76页
结论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会理天宝山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下一篇:板式家具企业储位管理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