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1.2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1.3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 电镀废水的来源分类与危害 | 第12-14页 |
1.2.1 电镀废水的来源与组成 | 第12-13页 |
1.2.2 电镀废水的危害 | 第13-14页 |
1.3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化学沉淀法 | 第14-15页 |
1.3.2 高级氧化法 | 第15-17页 |
1.3.3 混凝法 | 第17页 |
1.3.4 吸附法 | 第17-18页 |
1.3.5 膜过滤法 | 第18-19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第19-21页 |
1.4.1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的技术路线图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 第21-24页 |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1-22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2 废水来源 | 第22-23页 |
2.2.1 各处理单元水质情况监测 | 第22-23页 |
2.2.2 废水处理站原水水质监测 | 第23页 |
2.3 水质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第3章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 第24-59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硫化钠混凝沉淀组合处理工艺的研究 | 第24-41页 |
3.2.1 硫化钠混凝沉淀组合工艺的可行性及其特点 | 第24-25页 |
3.2.2 硫化钠沉淀法的研究 | 第25-28页 |
3.2.3 混凝沉淀法的研究 | 第28-40页 |
3.2.4 硫化钠混凝沉淀处理工艺药剂成本计算 | 第40-41页 |
3.3 Fenton氧化混凝沉淀组合处理工艺的研究 | 第41-57页 |
3.3.1 Fenton氧化混凝沉淀组合工艺的可行性及其特点 | 第41页 |
3.3.2 Fenton氧化法的研究 | 第41-46页 |
3.3.3 混凝沉淀法的研究 | 第46-57页 |
3.3.4 Fenton氧化混凝沉淀工艺药剂成本计算 | 第57页 |
3.4 硫化钠混凝沉淀法与Fenton氧化混凝沉淀法的比较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活性炭的吸附特性研究 | 第59-71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活性炭深度处理电镀废水的静态吸附研究 | 第59-67页 |
4.2.1 吸附剂的选择 | 第59-60页 |
4.2.2 活性炭吸附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60-64页 |
4.2.3 活性炭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64-67页 |
4.3 活性炭深度处理电镀废水的动态吸附研究 | 第67-70页 |
4.3.1 活性炭动态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67-68页 |
4.3.2 穿透曲线的测定及模型拟合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方案 | 第71-79页 |
5.1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目标 | 第71页 |
5.2 废水处理站工作现状 | 第71-72页 |
5.3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优化的必要性 | 第72页 |
5.4 电镀废水的优化处理 | 第72-75页 |
5.4.1 优化后的电镀废水处理工艺 | 第72-73页 |
5.4.2 改造工艺部分处理设备的工艺参数设计 | 第73-75页 |
5.5 废水处理站运行成本估算 | 第75-77页 |
5.5.1 人工费 | 第75页 |
5.5.2 自来水费 | 第75-76页 |
5.5.3 电费 | 第76页 |
5.5.4 药剂消耗 | 第76页 |
5.5.5 固体废物处置费 | 第76-77页 |
5.5.6 总运行费用 | 第77页 |
5.6 改造后运行工艺的实用性及可推广性分析 | 第77-78页 |
5.6.1 环境效益 | 第77页 |
5.6.2 社会效益 | 第77页 |
5.6.3 经济效益 | 第77-7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