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观花树木类论文--杜鹃花论文

两种杜鹃属植物的杂交育种与繁殖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9-17页
    1.1 文献综述第9-14页
        1.1.1 传粉生物学第9-10页
        1.1.2 杂交育种第10-11页
        1.1.3 植物组织培养第11-13页
        1.1.4 扦插繁殖第13-14页
    1.2 羊踯躅和日本杜鹃的生物学特性第14-15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2 羊踯躅和日本杜鹃的传粉生物学与杂交育种研究第17-26页
    2.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2.1.1 开花物候的观察第17页
        2.1.2 传粉昆虫的观察第17页
        2.1.3 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测定第17页
        2.1.4 繁育系统研究第17-18页
        2.1.5 种子萌发实验第18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8-23页
        2.2.1 开花物候的观察第18页
        2.2.2 传粉昆虫的观察第18-19页
        2.2.3 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测定第19-21页
        2.2.4 繁育系统研究第21页
        2.2.5 种子萌发实验第21-23页
    2.3 讨论第23-25页
        2.3.1 花部特征与昆虫的传粉行为第23-24页
        2.3.2 花粉活力与结实率第24页
        2.3.3 繁育系统研究与杜鹃花的保护第24页
        2.3.4 杜鹃花的杂交育种第24-25页
    2.4 小结第25-26页
3 羊踯躅和日本杜鹃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第26-34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26页
        3.1.1 试验材料第26页
        3.1.2 试验方法第2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6-31页
        3.2.1 不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第26-27页
        3.2.2 不同浓度的NAA对羊踯躅和日本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7-28页
        3.2.3 不同激素的搭配及浓度变化对羊踯躅和日本杜鹃增殖率的影响第28-29页
        3.2.4 AC和干酪素的壮苗效果对比第29页
        3.2.5 生根培养第29-31页
    3.3 讨论第31-33页
        3.3.1 羊踯躅和日本杜鹃种子的消毒第31-32页
        3.3.2 NAA对种子萌发及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第32页
        3.3.3 2-ip、ZT和GA3对羊踯躅和日本杜鹃增殖率的影响第32-33页
    3.4 小结第33-34页
4 羊踯躅和日本杜鹃的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第34-3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4页
        4.1.1 不同pH值和基质对羊踯躅和日本杜鹃插穗生根的影响第34页
        4.1.2 不同激素搭配组合对羊踯躅和日本杜鹃插穗生根的影响第34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4.2.1 不同pH值和基质对羊踯躅和日本杜鹃插穗生根的影响第34-35页
        4.2.2 不同植物激素对羊踯躅和日本杜鹃插穗生根的影响第35-36页
    4.3 关于扦插试验失败的几点原因分析第36-38页
        4.3.1 插穗的木质化程度第36-37页
        4.3.2 光照与温度的控制第37页
        4.3.3 植物激素的浓度与处理时间第37-38页
    4.4 小结第38-39页
5 结语第39-41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39-40页
        5.1.1 传粉生物学与杂交育种第39页
        5.1.2 组织培养第39页
        5.1.3 扦插繁殖第39-40页
    5.2 问题与展望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抗虫(Bt)稻品系螟虫抗性的分子鉴定
下一篇:大理州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及烤烟施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