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缺陷特征的短路关键面积模型及提取算法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符号对照表第9-10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关键面积的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关键面积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本论文的内容及安排第17-19页
第二章 二值形态学理论第19-27页
    2.1 结构元素第19-20页
    2.2 膨胀和腐蚀第20-22页
        2.2.1 集合的基本操作第20页
        2.2.2 膨胀运算第20-21页
        2.2.3 腐蚀运算第21页
        2.2.4 膨胀和腐蚀的性质第21-22页
    2.3 开运算和闭运算第22-24页
        2.3.1 开运算第22-23页
        2.3.2 闭运算第23页
        2.3.3 开运算和闭运算的性质第23-24页
    2.4 快速膨胀运算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缺陷类型及特征研究第27-35页
    3.1 缺陷的类型第27-29页
    3.2 缺陷特征第29-32页
        3.2.1 缺陷空间分布特征第29-30页
        3.2.2 缺陷粒径分布特征第30-32页
        3.2.3 缺陷轮廓特征第32页
    3.3 缺陷的特征描述第32-33页
    3.4 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已有的短路关键面积模型及改进第35-43页
    4.1 关键面积定义及类型第35-36页
        4.1.1 关键面积定义第35-36页
        4.1.2 关键面积类型第36页
    4.2 已有的短路关键计算模型第36-40页
        4.2.1 基于圆形缺陷模型的短路关键面积计算模型第37-38页
        4.2.2 基于矩形缺陷模型的短路关键面积计算模型第38-39页
        4.2.3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短路关键面积计算模型第39-40页
    4.3 基于缺陷特征的短路关键面积模型第40-41页
    4.4 小结第41-43页
第五章 基于缺陷特征的短路关键面积提取算法及其应用第43-51页
    5.1 基于新模型的短路关键面积提取算法第43-45页
        5.1.1 单一缺陷的短路关键面积提取算法第43-44页
        5.1.2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第44-45页
        5.1.3 算法的适用性分析第45页
    5.2 算法应用第45-50页
        5.2.1 算法初步验证第45-47页
        5.2.2 大型版图验证第47-48页
        5.2.3 算法应用于短路优化第48-49页
        5.2.4 算法应用于开路优化第49-50页
    5.3 小结第50-5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1-53页
    6.1 总结第51-52页
    6.2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致谢第59-61页
作者简介第61-62页
    1. 基本情况第61页
    2. 教育背景第61页
    3.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适应形态学在图像去噪与边缘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彩色形态学新模型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