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托毒丸联合刺血拔罐治疗静止期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缩略语表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前言 | 第7-9页 |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 中医学关于银屑病的认识和研究概述 | 第9-17页 |
1.1 病名与症状 | 第9页 |
1.2 病因病机 | 第9-12页 |
1.3 中医药治疗方法研究 | 第12-17页 |
2. 西医学对银屑病的概述 | 第17-20页 |
2.1 流行病学 | 第17页 |
2.2 病因病机 | 第17-18页 |
2.3 西医治疗 | 第18-20页 |
临床研究 | 第20-26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2. 一般资料 | 第20-22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2.3 纳入标准 | 第21页 |
2.4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2.5 剔除标准 | 第21页 |
2.6 脱落标准 | 第21-2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3.1 分组方法 | 第22页 |
3.2 治疗方法 | 第22页 |
4. 观察指标 | 第22-26页 |
4.1 临床观察指标 | 第22-25页 |
4.2 安全性指标 | 第25页 |
4.3 不良反应评价 | 第25页 |
4.4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5页 |
4.5 资料检验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 | 第26-29页 |
1. 一般情况分析 | 第26页 |
2. 皮损情况分析 | 第26-28页 |
2.1 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比较 | 第26-27页 |
2.2 临床疗效比较 | 第27-28页 |
3. 中医症候评分 | 第28页 |
4.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指标分析 | 第28-29页 |
4.1 不良反应分析 | 第28页 |
4.2 安全指标评价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6页 |
1. 选方依据 | 第29-30页 |
2. 药物分析 | 第30-33页 |
3. 刺血拔罐的取穴与分析 | 第33-34页 |
4. 疗效分析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2-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