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词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41页 |
综述一 混合痔术后疼痛研究现状 | 第10-23页 |
1.1 现代医学对术后疼痛的认识 | 第10-13页 |
1.1.1 疼痛的定义 | 第10-11页 |
1.1.2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解剖因素 | 第11页 |
1.1.3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感觉机制 | 第11-13页 |
1.2 中医学中对于疼痛的认识 | 第13-14页 |
1.3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法 | 第14-20页 |
1.3.1 一般治疗 | 第14-15页 |
1.3.2 西医治疗 | 第15-17页 |
1.3.3 中医药治疗 | 第17-20页 |
1.3.4 针灸治疗 | 第20页 |
1.4 问题与展望 | 第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综述二 混合痔术后创面修复治疗现状 | 第23-34页 |
2.1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术后创面修复的认识 | 第23-24页 |
2.2 中医学对混合痔术后创面修复的认识 | 第24-25页 |
2.3 混合痔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 | 第25-31页 |
2.3.1 西医治疗 | 第25-26页 |
2.3.2 中医内服法 | 第26-27页 |
2.3.3 中医外治法 | 第27-31页 |
2.4 小结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综述三 白及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 第34-41页 |
3.1 白及的化学组成 | 第34页 |
3.2 白及的治疗作用与机制 | 第34-38页 |
3.2.1 止血作用 | 第34-35页 |
3.2.2 抗菌作用 | 第35页 |
3.2.3 抗溃疡活性 | 第35-36页 |
3.2.4 抗肿瘤 | 第36-37页 |
3.2.5 白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 第37页 |
3.2.6 白及提取物作为医用辅料的应用 | 第37-38页 |
3.2.7 其他治疗作用 | 第38页 |
3.3 小结 | 第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第二部分 白及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及修复的临床观察 | 第41-58页 |
前言 | 第41-42页 |
1. 临床资料 | 第42-44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42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42-4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4-47页 |
2.1 分组 | 第44页 |
2.2 药物制备及选取 | 第44-45页 |
2.3 治疗方法 | 第45页 |
2.4 观察指标 | 第45-46页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6-47页 |
2.6 技术路线 | 第47页 |
3. 结果 | 第47-55页 |
3.1 年龄及性别 | 第47-49页 |
3.2 疼痛程度评价 | 第49-53页 |
3.3 疼痛治疗疗效指数 | 第53页 |
3.4 创面愈合评分情况 | 第53-55页 |
4. 讨论 | 第55-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