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相关文献回顾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与性质界定 | 第15-17页 |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 第15页 |
·村镇银行的性质界定 | 第15-17页 |
3 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 | 第17-22页 |
·风险的定义 | 第17页 |
·信用风险分析 | 第17-19页 |
·流动性风险 | 第19-20页 |
·操作风险分析 | 第20-21页 |
·村镇银行面临的特殊性风险分析 | 第21-22页 |
4 银行监管制度的产生及演变 | 第22-30页 |
·银行监管的产生及其理念 | 第22-23页 |
·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 第22-23页 |
·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 第23页 |
·银行监管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23-30页 |
·合规监管(大危机至20 世纪80 年代以前) | 第24-26页 |
·资本监管(20 世纪80 年代至20 世纪90 年代中期) | 第26-27页 |
·风险监管(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今) | 第27-30页 |
5 村镇银行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风险监管模型 | 第30-44页 |
·村镇银行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 第30-34页 |
·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 第30页 |
·非现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现场监管的针对性和连续性存在问题 | 第32页 |
·没有形成监管合力 | 第32-33页 |
·监管中角色错位 | 第33-34页 |
·专业配置、培训监管人员的问题 | 第34页 |
·信用风险监管的内部评级法 | 第34-38页 |
·内部评级法(IRB)的定义与特征 | 第34-35页 |
·内部评级法的基本结构 | 第35-36页 |
·内部评级法的关键因子 | 第36页 |
·内部评级法的主要步骤 | 第36-37页 |
·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最低要求 | 第37-38页 |
·流动性风险监管的随机模型 | 第38-41页 |
·构建随机模型的原因 | 第38-39页 |
·模型的假设 | 第39页 |
·建模与求解过程 | 第39-41页 |
·操作风险监管的内部衡量法 | 第41-44页 |
·内部衡量法 | 第41-44页 |
6 村镇银行风险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 第44-47页 |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 | 第44页 |
·完善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 第44页 |
·做好信贷调查工作,建立信用评级体系 | 第44-45页 |
·努力开拓筹资渠道,应对流动性风险 | 第45页 |
·加强“风险监管”理念培训,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 第45-46页 |
·加强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以提高认可度 | 第46页 |
·积极寻求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