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感应性与植物运动论文--协迫生理学论文

大麦根尖和边缘细胞铝毒生物学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致谢第4-5页
在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业绩第5-13页
中文摘要第13-15页
英文摘要第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42页
    1 高等植物铝毒及其耐铝机制的研究现状第18-27页
        1.1 Al毒形式第18页
        1.2 根尖是Al毒作用靶第18-19页
        1.3 植物Al毒的两大指标第19-20页
        1.4 植物铝毒机制的研究第20-23页
            1.4.1 铝毒对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的影响第20页
            1.4.2 Al毒对细胞营养物质吸收抑制的机理第20-21页
            1.4.3 Al毒对细胞分裂抑制的机理第21页
            1.4.4 Al毒对细胞伸长抑制的机理第21-23页
            1.4.5 Al毒诱导细胞死亡的机理第23页
        1.5 植物耐铝机制的研究第23-25页
            1.5.1 有机酸分泌机制第23-24页
            1.5.2 其他耐铝机制第24-25页
            1.5.3 铝毒诱导基因的克隆第25页
        1.6 展望第25-27页
    2 环境胁迫诱导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第27-34页
        2.1 高等植物细胞死亡及PCD的形态特征第27-28页
        2.2 环境胁迫因子的类型及其诱导特点第28页
            2.2.1 环境胁迫因子的类型第28页
            2.2.2 环境胁迫诱导PCD的特点第28页
        2.3 环境胁迫诱导的植物PCD信号传导途径第28-32页
            2.3.1 环境胁迫诱导PCD的重要信号分子第28-30页
            2.3.2 植物PCD调控基因第30-31页
            2.3.3 植物PCD的可能信号传导途径第31-32页
        2.4 在作物抗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第32-33页
        2.5 高等植物PCD的进化及其生物学意义第33-34页
        2.6 展望第34页
    3 高等植物根边缘细胞的发育调控及其生物学功能第34-42页
        3.1 边缘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第35-37页
            3.1.1 不同物种边缘细胞的数量、大小、活性及其遗传潜力第35页
            3.1.2 边缘细胞的粘液层及其成分第35-37页
        3.2 边缘细胞的发育及其调控第37-39页
            3.2.1 边缘细胞的发育第37-38页
            3.2.2 边缘细胞发育的分子调控第38-39页
        3.3 边缘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第39-41页
            3.3.1 生物胁迫因子第39-40页
            3.3.2 化学胁迫因子第40-41页
            3.3.3 物理胁迫因子第41页
        3.4 展望第41-42页
第二章 超微弱发光分析技术在大麦铝毒及其耐铝性鉴定中的应用第42-58页
    1 前言第42-4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4-46页
        2.1 材料第44页
        2.2 种子萌发及其培养第44-45页
        2.3 铝处理第45页
        2.4 根相对伸长率的测定第45页
        2.5 大麦根尖超微弱发光的测定第45-46页
        2.6 数据分析第4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6-53页
        3.1 30份大麦品种的耐铝性鉴定第46-49页
        3.2 不同耐铝性大麦品种的根尖超微弱发光的测定第49-52页
        3.3 根相对生长率与根尖相对发光率的相关性分析第52页
        3.4 不同铝浓度处理对大麦根尖超微弱发光的影响第52-53页
        3.5 不同处理时间对大麦根尖超微弱发光的影响第53页
    4 讨论第53-57页
    5 结论第57-58页
第三章 铝毒诱导大麦根尖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研究第58-71页
    1 前言第58-6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2.1 材料第61页
        2.2 种子萌发及其BrdU处理第61-62页
        2.3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SCE的检测第62页
            2.3.1 酶解第62页
            2.3.2 低渗第62页
            2.3.3 滴片第62页
            2.3.4 紫外线处理第62页
            2.3.5 Giemsa染色第62页
            2.3.6 镜检及SCE计数第62页
        2.4 数据分析第62-6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3-66页
        3.1 铝毒对不同耐铝性大麦品种SCE率的影响第63页
        3.2 不同铝浓度对大麦根尖细胞SCE率的影响第63-64页
        3.3 不同处理时间对大麦根尖细胞SCE率的影响第64-65页
        3.4 抗坏血酸(Vc)对铝诱导大麦根尖细胞SCE的影响第65-66页
    4 讨论第66-69页
    5 结论第69-71页
第四章 大麦根尖PME及其在铝毒敏感性中的作用第71-80页
    1 前言第71-7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2-73页
        2.1 材料第72页
        2.2 种子萌发及其培养第72页
        2.3 铝处理及其根伸长率的测定第72页
        2.4 根尖细胞壁铝积累的荧光检测第72-73页
        2.5 根尖果胶甲基酯酶PME的提取第73页
        2.6 PME活性测定第7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3-75页
        3.1 铝毒对不同耐铝性大麦根伸长的抑制第73-74页
        3.2 铝在不同耐铝性大麦根尖细胞壁的积累第74页
        3.3 铝毒对大麦根尖细胞果胶甲基酯酶PME表达的影响第74-75页
    4 讨论第75-77页
    5 结论第77-80页
第五章 铝毒诱导大麦细胞死亡的研究第80-92页
    1 前言第80-8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81-83页
        2.1 材料第81页
        2.2 种子萌发及铝处理第81页
        2.3 根尖DNA提取与电泳第81页
        2.4 根尖细胞活性的检测及凋亡小体的观察第81-82页
        2.5 根尖石蜡切片的制作第82页
        2.6 根尖超微弱发光检测第82页
        2.7 大麦悬浮细胞系的建立第82页
        2.8 大麦悬浮细胞的铝处理第82页
        2.9 悬浮细胞净生长率的测定第82页
        2.10 悬浮细胞活性测定第82-83页
        2.11 悬浮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测定第83页
        2.12 悬浮细胞DNA的提取与电泳分析第83页
        2.13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83页
    3 结果第83-87页
        3.1 铝毒诱导大麦根尖细胞死亡的研究第83-85页
            3.1.1 铝毒对根净生长及根尖活性的影响第83-84页
            3.1.2 铝毒对核DNA的影响及凋亡小体的观察第84-85页
            3.1.3 铝毒对根尖细胞超微弱发光的影响第85页
        3.2 铝毒诱导大麦悬浮细胞死亡的研究第85-87页
            3.2.1 铝毒对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第85-86页
            3.2.2 铝毒对悬浮细胞死亡率的影响第86页
            3.2.3 铝毒对细胞分裂的影响第86-87页
            3.2.4 铝毒对悬浮细胞DNA的影响第87页
    4 讨论第87-90页
    5 结论第90-92页
第六章 凋亡抑制基因在植物耐铝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第92-102页
    1 前言第9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92-96页
        2.1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92-94页
            2.1.1 质粒与菌株第93页
            2.1.2 酶及相关试剂第93页
            2.1.3 基本操作步骤第93-94页
        2.2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第94页
            2.2.1 相关材料与试剂第94页
            2.2.2 基本操作步骤第94页
        2.3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第94-96页
            2.3.1 全基因组的提取第94-95页
            2.3.2 PCR检测第95页
            2.3.3 Southern杂交第95-9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96-100页
        3.1 ced-9表达载体的构建第96-98页
        3.2 农杆菌介导的ced-9转化烟草第98-99页
        3.3 再生植株的分子检测第99-100页
    4 讨论第100-101页
    5 结论第101-102页
第七章 大麦根边缘细胞发育及其在铝毒中的作用第102-122页
    1 前言第102-10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03-105页
        2.1 材料第103页
        2.2 种子萌发及其培养第103-104页
        2.3 边缘细胞收集、数目统计及移去第104页
        2.4 边缘细胞的活性检测第104页
        2.5 果胶甲基酯酶PME的提取及其活性检测第104-105页
        2.6 温度对BC发育的影响第105页
        2.7 大麦边缘细胞和幼苗铝处理第105页
        2.8 大麦根尖有丝分裂指数的测定第105页
        2.9 数据分析第10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05-115页
        3.1 大麦根边缘细胞的发育研究第105-112页
            3.1.1 离体收集的大麦边缘细胞活性检测第105-106页
            3.1.2 不同培养方式对大麦根边缘细胞发育的影响第106-109页
            3.1.3 温度对大麦根伸长和边缘细胞发育的影响第109-111页
            3.1.4 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与边缘细胞发育的相关性第111-112页
        3.2 铝毒对大麦根边缘细胞发育的影响第112-114页
        3.3 边缘细胞在大麦铝毒中的功能第114-115页
    4 讨论第115-120页
    5 结论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经济视角的地方政府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地方媒体手机新闻客户端差异化经营研究--以《广西日报》客户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