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遗传学论文

基于比较转录组的棕色田鼠与布氏田鼠低氧适应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概述第16-23页
    1.1 文献综述第16-21页
        1.1.1 地下鼠与低氧适应第16-17页
        1.1.2 低氧应答的分子机制第17-19页
        1.1.3 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其应用第19-2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1.3 研究内容第22-23页
2 棕色田鼠洞道系统结构与环境参数测定第23-31页
    2.1 前言第23-24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2.2.1 研究地点概况第24页
        2.2.2 实验仪器第24页
        2.2.3 棕色田鼠洞道结构调查第24-25页
        2.2.4 棕色田鼠洞道环境参数测定第25页
        2.2.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5页
    2.3 结果第25-29页
        2.3.1 棕色田鼠洞道系统结构第25-26页
        2.3.2 棕色田鼠洞道温、湿度参数第26-27页
        2.3.3 棕色田鼠洞道氧气含量第27-28页
        2.3.4 棕色田鼠洞道二氧化碳含量与氧含量相关性第28-29页
    2.4 讨论第29-31页
3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棕色田鼠与布氏田鼠分类研究第31-40页
    3.1 前言第31-3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2-33页
        3.2.1 数据收集第32-33页
        3.2.2 基于Cytb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第33页
        3.2.3 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第33页
    3.3 结果第33-39页
        3.3.1 基于Cytb的棕色田鼠与布氏田鼠分类地位第33-36页
        3.3.2 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第36-39页
    3.4 讨论第39-40页
4 棕色田鼠和布氏田鼠低氧处理及脑组织转录组测定第40-57页
    4.1 前言第40-41页
    4.2 研究方法第41-44页
        4.2.1 研究对象第41页
        4.2.2 低氧处理第41-42页
        4.2.3 RNA提取及质控第42页
        4.2.4 cDNA文库构建及测序第42-43页
        4.2.5 测序数据质控第43页
        4.2.6 棕色田鼠与布氏田鼠无参转录本拼接第43-44页
        4.2.7 转录本unigene集注释第44页
    4.3 结果第44-54页
        4.3.1 RNA提取及质控第44页
        4.3.2 测序数据质控第44-46页
        4.3.3 棕色田鼠无参转录组拼接与注释第46-50页
        4.3.4 布氏田鼠无参转录组拼接与注释第50-54页
    4.4 讨论第54-57页
        4.4.1 无参转录组拼接第54-55页
        4.4.2 无参转录组注释第55-56页
        4.4.3 棕色田鼠和布氏田鼠转录组结构比较分析第56-57页
5 慢性低氧下棕色田鼠与布氏田鼠脑组织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第57-84页
    5.1 前言第57-58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8-61页
        5.2.1 研究对象第58页
        5.2.2 各样本转录组表达量统计第58-59页
        5.2.3 各处理组内样本重复性分析第59页
        5.2.4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注释第59页
        5.2.5 GO富集分析第59-60页
        5.2.6 KEGG富集分析第60页
        5.2.7 Gene-Pathway网络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第60-61页
        5.2.8 转录组结果的RT-qPCR验证第61页
    5.3 结果第61-82页
        5.3.1 慢性低氧下棕色田鼠脑组织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第61-70页
        5.3.2 慢性低氧下布氏田鼠脑组织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第70-77页
        5.3.3 慢性低氧下棕色田鼠与布氏田鼠脑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比较第77-80页
        5.3.4 转录组结果的RT-qPCR验证第80-82页
    5.4 讨论第82-84页
        5.4.1 棕色田鼠慢性低氧适应机制第82页
        5.4.2 布氏田鼠慢性低氧适应机制第82-84页
6 急性低氧下棕色田鼠与布氏田鼠脑组织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第84-109页
    6.1 前言第84-85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85页
        6.2.1 研究对象第85页
        6.2.2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5-107页
        6.3.1 棕色田鼠脑组织急性低氧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第85-94页
        6.3.2 布氏田鼠脑组织急性低氧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第94-103页
        6.3.3 棕色田鼠与布氏田鼠脑组织急性低氧差异表达基因比较分析第103-106页
        6.3.4 转录组结果的RT-qPCR验证第106-107页
    6.4 讨论第107-109页
        6.4.1 棕色田鼠急性低氧应答模式第107-108页
        6.4.2 布氏田鼠急性低氧应答机制第108-109页
7 棕色田鼠全基因组测序、初步组装及分析第109-118页
    7.1 前言第109-110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110-112页
        7.2.1 研究对象第110页
        7.2.2 DNA样品提取、检验、文库构建及测序第110页
        7.2.3 基因组组装第110-111页
        7.2.4 基因组注释第111-112页
        7.2.5 有参与无参转录组结果的一致性分析第112页
    7.3 结果第112-117页
        7.3.1 DNA样本检验、文库构建及测序第112-113页
        7.3.2 基因组组装第113-114页
        7.3.3 基因组注释第114-116页
        7.3.4 有参与无参转录组结果的一致性分析第116-117页
    7.4 讨论第117-118页
8 棕色田鼠和布氏田鼠转录组及基因组数据库构建第118-126页
    8.1 前言第118-119页
    8.2 材料与方法第119-120页
        8.2.1 操作环境第119页
        8.2.2 数据的本地存储与管理第119-120页
        8.2.3 本地BLAST数据库构建及界面可视化第120页
        8.2.4 数据库局域网共享的实现第120页
    8.3 结果第120-124页
        8.3.1 数据的本地存储与管理第120-122页
        8.3.2 本地BLAST数据库构建及界面可视化第122-123页
        8.3.3 数据库局域网共享的实现第123-124页
    8.4 讨论第124-126页
9 全文总结第126-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45-147页
致谢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胡作品展现的民族性与多元化》—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
下一篇:凤影丽声--学位音乐会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