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21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简述 | 第21-29页 |
2.1 绿色建筑概述 | 第21-22页 |
2.2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简介 | 第22-26页 |
2.2.1 国内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简介 | 第22-25页 |
2.2.2 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简介 | 第25-26页 |
2.3 绿色建筑评价影响因素简析 | 第26-27页 |
2.4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在我国推广中的问题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ESGB与LEED对比研究及优化策略 | 第29-54页 |
3.1 国家政策对比分析 | 第29-30页 |
3.1.1 国家政策对比 | 第29-30页 |
3.1.2 激励政策差异原因分析 | 第30页 |
3.2 系列成员对比及优化策略 | 第30-33页 |
3.2.1 ESGB系列成员 | 第30页 |
3.2.2 LEED系列成员 | 第30-31页 |
3.2.3 基于两体系系列成员的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3.2.4 ESGB系列成员优化策略 | 第32-33页 |
3.3 评价对象对比及优化策略 | 第33-34页 |
3.3.1 评价对象对比分析 | 第33-34页 |
3.3.2 ESGB评价对象优化策略 | 第34页 |
3.4 评价内容对比 | 第34-35页 |
3.5 评分方法对比及优化 | 第35-37页 |
3.5.1 ESGB与LEED评分方法对比 | 第35-36页 |
3.5.2 ESGB评分方法的优化 | 第36-37页 |
3.6 认证等级对比 | 第37-38页 |
3.6.1 ESGB等级认证 | 第37页 |
3.6.2 LEED等级认证 | 第37-38页 |
3.7 评价思路对比 | 第38页 |
3.8 ESGB-公共与LEED-NC指标对比及优化 | 第38-54页 |
3.8.1 一级指标设置、权重分布对比及优化策略 | 第39-42页 |
3.8.2 节地类二级指标设置及权重分布对比分析 | 第42-44页 |
3.8.3 节水类二级指标设置及权重分布对比分析 | 第44-47页 |
3.8.4 节能类二级指标设置及权重分布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3.8.5 节材类二级指标设置及权重分布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3.8.6 室内环境质量类二级指标设置及权重分布对比分析 | 第51-54页 |
第4章 绿色建筑评价模型建立 | 第54-67页 |
4.1 建模步骤 | 第54页 |
4.2 构建评价标准模型结构层次 | 第54-58页 |
4.3 德尔菲专家问卷调查 | 第58-60页 |
4.3.1 问卷设计 | 第58-59页 |
4.3.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59页 |
4.3.3 问卷质量分析 | 第59-60页 |
4.4 AHP确定模型中各级指标权重 | 第60-63页 |
4.4.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第60-62页 |
4.4.2 Saaty九级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 | 第62页 |
4.4.3 层次单排序并做一致性检验 | 第62页 |
4.4.4 层次总排序并做一致性检验 | 第62-63页 |
4.5 生成评价标准模型 | 第63-67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67-73页 |
5.1 评分方法 | 第67-68页 |
5.2 评价结果 | 第68-71页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82-97页 |
附录2 AHP计算权重数据 | 第97-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