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明星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对象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页
        1.3.3 研究方法第15-17页
2 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明星化历时考察第17-24页
    2.1“明星主持”初露头角——20 世纪90年代初期第17-18页
        2.1.1《综艺大观》捧红首批综艺主持明星第17页
        2.1.2《正大综艺》推出“赵杨”黄金搭档第17-18页
        2.1.3《今夜星辰》成就“荧屏智多星”叶惠贤第18页
    2.2“主持人明星化”快速发展——20 世纪90年代中后期第18-20页
        2.2.1“三名主义”助凤凰卫视快速造星第18-19页
        2.2.2 央视商业化打造捧红李咏第19-20页
        2.2.3 湖南卫视以娱乐立台推出“快乐家族”第20页
    2.3“主持人明星化”遍地开花——21 世纪至今第20-24页
        2.3.1 央视综艺节目明星主持济济一堂第21页
        2.3.2 湖南卫视娱乐主持群星熠熠第21-22页
        2.3.3 浙江卫视“艺人化”主持人光彩逼人第22-24页
3 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明星化动因考察第24-40页
    3.1 市场经济改革与电视媒体转型第24-29页
        3.1.1 电视媒体体制改革第24-25页
        3.1.2 电视节目内容和制作思路的转变第25-27页
        3.1.3 主持人角色定位的转变第27-29页
    3.2 媒体行业激烈竞争与塑造电视品牌的需求第29-32页
        3.2.1 电视品牌是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第29-31页
        3.2.2 主持人明星化是塑造电视品牌的关键第31-32页
    3.3 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对受众媒介观的影响第32-36页
        3.3.1 大众文化崛起与电视传媒“去中心化”第32-34页
        3.3.2 消费主义促进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第34-35页
        3.3.3 视觉文化转向第35-36页
    3.4 宽松的政策环境对主持艺术多样化发展的包容第36-40页
        3.4.1 民主政治深化,舆论环境更加宽松第36-37页
        3.4.2 电视节目内容与主持风格的多样化第37-38页
        3.4.3 主持人选拔途径的多元化第38-40页
4 对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明星化的辩证认识第40-48页
    4.1 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明星化的成效第40-44页
        4.1.1 提高了电视媒体的传播效率第40-42页
        4.1.2 提升了电视媒体的综合效益第42-44页
        4.1.3 拓展了主持人的职业发展空间第44页
    4.2 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明星化的弊端第44-48页
        4.2.1 过度商业化运作消解了媒体公器第44-45页
        4.2.2“三俗”传播危害了社会文化健康第45-46页
        4.2.3 过度开发危害了主持人长远发展第46-48页
5 对我国未来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明星化的思考第48-55页
    5.1 优化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培养和任用机制第48-50页
        5.1.1 学校完善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培养模式第48-49页
        5.1.2 媒体转变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任用思路第49-50页
    5.2 树立具有文化影响力的主持人个人品牌第50-52页
        5.2.1 打造深入人心的主持人品牌形象第50-51页
        5.2.2 丰富主持人品牌的文化内涵第51-52页
    5.3 有序推进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市场化运作第52-55页
        5.3.1 采用经纪公司运作模式第52-53页
        5.3.2 建立主持人转会机制第53-55页
6 结语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关键技术及系统研究
下一篇:大豆霜霉病抗病相关转录因子WRKY的筛选及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