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20页 |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 二. 文献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0-11页 |
| 四. 魏晋南北朝前物感说概述 | 第11-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一章 感物兴情——魏晋南北朝时期物感说的初步形成 | 第20-26页 |
| 第一节 情意高昂——创作主体突破传统经学的束缚 | 第20-23页 |
| 第二节 人以物感——创作客体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人物交感——魏晋南北朝时期物感说的进一步发展 | 第26-35页 |
| 第一节 “人物交感”有效促进了物感说 | 第26-31页 |
| 一、山水田园诗歌中的“人物交感”内容 | 第26-27页 |
| 二. 刘勰《文心雕龙》中所体现的“人物交感” | 第27-31页 |
| 第二节 “心物交融”下物感说内涵的不断丰富 | 第31-34页 |
| 一. “神与物游”的心物融合 | 第31-32页 |
| 二. 物感对象的扩充与丰富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物的圆满——魏晋南北朝时期物感说的成熟 | 第35-42页 |
| 第一节 田园诗歌对“物”的丰富与发展 | 第35-36页 |
| 第二节 物的完整解读——钟嵘《诗品》对“物感说”成熟的贡献 | 第36-41页 |
| 一. “气”是物感的基础 | 第37-39页 |
| 二. 重视“怨情”和“文志”相宜 | 第39-40页 |
| 三. “物”的全面解读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结语 | 第42-44页 |
| 注释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