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生物材料及其特点 | 第14-17页 |
1.1.1 生物高分子材料 | 第14-15页 |
1.1.2 生物陶瓷材料 | 第15页 |
1.1.3 生物金属材料 | 第15-17页 |
1.2 生物镁合金材料 | 第17-19页 |
1.2.1 生物镁合金材料的特征及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2 生物镁合金材料的不足 | 第18-19页 |
1.3 铜对镁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19-20页 |
1.4 铜的生物学性能 | 第20-22页 |
1.4.1 铜的抗菌性能 | 第20-21页 |
1.4.2 铜的促进内皮化作用 | 第21-22页 |
1.5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实验过程及分析方法 | 第25-33页 |
2.1 试样材料的制备 | 第25-26页 |
2.1.1 铸态Mg-Zn-Y-Nd-x Cu合金的制备 | 第25-26页 |
2.1.2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的制备 | 第26页 |
2.2 显微组织分析 | 第26-27页 |
2.2.1 金相显微组织(OM) | 第26页 |
2.2.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6-27页 |
2.2.3 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分析 | 第27页 |
2.3 力学性能的分析 | 第27-28页 |
2.3.1 显微硬度 | 第27页 |
2.3.2 拉伸性能 | 第27-28页 |
2.4 降解性能分析 | 第28-30页 |
2.4.1 电化学实验 | 第28页 |
2.4.2 失重实验 | 第28页 |
2.4.3 析氢实验 | 第28-29页 |
2.4.4 腐蚀形貌分析 | 第29-30页 |
2.5 抗菌性能的测试 | 第30-33页 |
3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 第33-46页 |
3.1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物相组成 | 第33-41页 |
3.1.1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的显微组织 | 第33-36页 |
3.1.2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的物相组成 | 第36-41页 |
3.2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的力学性能 | 第41-46页 |
3.2.1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的显微硬度 | 第41-42页 |
3.2.2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拉伸性能 | 第42-44页 |
3.2.3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的拉伸断口分析 | 第44-46页 |
4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的降解性能 | 第46-54页 |
4.1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在SBF中的电化学分析 | 第46-48页 |
4.2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在SBF中的失重分析 | 第48-50页 |
4.3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在SBF中的析氢分析 | 第50-51页 |
4.4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在SBF中的腐蚀形貌分析 | 第51-54页 |
5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的抗菌性能 | 第54-68页 |
5.1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 | 第54-61页 |
5.1.1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与大肠杆菌共培养 24h的抗菌性能 | 第54-59页 |
5.1.2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浸提液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 | 第59-61页 |
5.2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 | 第61-68页 |
5.2.1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 24h的抗菌性能 | 第61-65页 |
5.2.2 挤压态Mg-Zn-Y-Nd-x Cu合金浸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 | 第65-68页 |
6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68-7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