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 我国资本制度变革与债权人保护概述 | 第10-17页 |
1.1 资本制度概述 | 第10-12页 |
1.1.1 资本的概念 | 第10-11页 |
1.1.2 资本的法律价值 | 第11页 |
1.1.3 资本制度的类型 | 第11-12页 |
1.2 我国资本制度的变迁 | 第12-15页 |
1.3 资本制度改革与债权人保护 | 第15-17页 |
2 现行资本制度下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的缺失 | 第17-24页 |
2.1 信用制度的缺失 | 第17页 |
2.2 对非自愿性债权人的保护不足 | 第17-19页 |
2.3 缺乏对认缴期的法律规制 | 第19-21页 |
2.3.1 认缴期的滥用 | 第19-21页 |
2.3.2 认缴期约定瑕疵 | 第21页 |
2.4 缺乏“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中“资本显著不足”的规定 | 第21-24页 |
3 美国公司债权人保护的立法与实践 | 第24-30页 |
3.1 完善的信用体系 | 第24-25页 |
3.1.1 美国的个人信用体系 | 第24-25页 |
3.1.2 美国的公司信用体系 | 第25页 |
3.2 非自愿性债权人保护的经验 | 第25-26页 |
3.3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中“资本显著不足”的理论与实践 | 第26-30页 |
4 我国公司债权人保护的制度构建 | 第30-38页 |
4.1 完善信用制度 | 第30-31页 |
4.1.1 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 第30页 |
4.1.2 完善公司信用信息公示制度 | 第30-31页 |
4.2 完善认缴期制度 | 第31-34页 |
4.2.1 认缴期滥用的处理 | 第31-33页 |
4.2.2 认缴期约定瑕疵的处理 | 第33-34页 |
4.3 非自愿性债权人保护的建议 | 第34-35页 |
4.3.1 责任保险制度对非自愿性债权人保护的意义 | 第34页 |
4.3.2 完善责任保险制度的建议 | 第34-35页 |
4.4 完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中“资本显著不足”的建议 | 第35-38页 |
4.4.1 明确“资本显著不足”的认定标准 | 第35-36页 |
4.4.2 “资本显著不足”的附加因素 | 第36页 |
4.4.3 完善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