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 分子标记及其在家禽育种中的应用 | 第11-13页 |
1.1 分子标记 | 第11页 |
1.2 单核苷酸标记(SNP)及其在家禽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3 SNPs的检测和基因分型技术 | 第12-13页 |
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 第13-15页 |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4页 |
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畜牧研究领域的应用 | 第14-15页 |
3 PLIN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3.1 PLIN基因的发现和定位 | 第15页 |
3.2 PLIN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 第15-16页 |
3.3 PLIN基因的表达及多态性研究 | 第16-17页 |
4 金茅花鸡简介 | 第17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PLIN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金茅花鸡生长、屠宰以及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18-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9-21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1.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0页 |
1.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0-21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1.2.1 鸡血液DNA的提取 | 第21页 |
1.2.2 金茅花鸡的屠宰 | 第21页 |
1.2.3 肉品质测定 | 第21-22页 |
1.2.4 引物设计 | 第22-23页 |
1.2.5 PCR-SSCP分析 | 第23页 |
2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 第23-26页 |
2.1 相关软件 | 第23页 |
2.2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 第23-26页 |
2.2.1 群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以及卡方检验 | 第23-24页 |
2.2.2 遗传多样性参数 | 第24-25页 |
2.2.3 单倍型分析 | 第25页 |
2.2.4 关联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9页 |
3.1 鸡基因组DNA和PCR产物结果 | 第26-27页 |
3.1.1 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 | 第26页 |
3.1.2 引物PCR扩增效果检测 | 第26-27页 |
3.2 PLIN基因多态性对金茅花鸡生长、屠宰和肉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27-49页 |
3.2.1 引物P3分析结果 | 第27-32页 |
3.2.1.1 引物P3 PCR-SSCP检测及测序结果 | 第27-28页 |
3.2.1.2 外显子3变异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 第28页 |
3.2.1.3 外显子3各基因型对金茅花鸡生长、屠宰以及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28-32页 |
3.2.1.3.1 外显子3各基因型对金茅花鸡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28-29页 |
3.2.1.3.2 外显子3各基因型对金茅花鸡屠宰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29-30页 |
3.2.1.3.3 外显子3各基因型与金茅花鸡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30-32页 |
3.2.2 引物P5、P6分析结果 | 第32-45页 |
3.2.2.1 引物P5、P6 PCR-SSCP检测及测序结果 | 第32-33页 |
3.2.2.2 外显子5各变异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33-35页 |
3.2.2.3 外显子5单倍型分析 | 第35-36页 |
3.2.2.4 外显子5单倍型组合对金茅花鸡生长、屠宰以及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36-45页 |
3.2.3 引物P11分析结果 | 第45-49页 |
3.2.3.1 引物P11 PCR-SSCP检测及测序结果 | 第45页 |
3.2.3.2 外显子8变异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 第45-46页 |
3.2.3.3 外显子8各基因型对金茅花鸡生长、屠宰以及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6-49页 |
3.2.3.3.1 外显子8各基因型与金茅花鸡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6页 |
3.2.3.3.2 外显子8各基因型对金茅花鸡屠宰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6-47页 |
3.2.3.3.3 外显子8各基因型对金茅花鸡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7-49页 |
4 讨论 | 第49-53页 |
4.1 PLIN基因第3外显子和第8外显子与各性状的关联性 | 第49-51页 |
4.1.1 PLIN基因的多态性和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49-50页 |
4.1.2 PLIN基因的多态性与金茅花鸡各性状间的关联性 | 第50-51页 |
4.2 PLIN基因第5外显子的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分析 | 第51-53页 |
4.2.1 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51页 |
4.2.2 单倍型分析 | 第51-53页 |
第三章 PLIN基因在金茅花鸡不同生长阶段表达规律的研究 | 第53-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1.1 试验个体 | 第53页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53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3-54页 |
1.4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1.4.1 主要试剂配制 | 第54页 |
1.4.2 鸡组织总RNA的提取和检测(Trizol法) | 第54页 |
1.4.3 引物设计 | 第54-55页 |
1.4.4 反转录 | 第55页 |
1.4.5 内参基因与目的基因的标准曲线及溶解曲线的绘制 | 第55页 |
1.4.6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55页 |
1.5 统计分析 | 第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8页 |
2.1 RNA提取结果 | 第55-56页 |
2.2 PCR扩增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结果 | 第56页 |
2.3 目的基因的标准曲线和溶解曲线结果 | 第56-57页 |
2.4 金茅花鸡PLIN基因的表达规律 | 第57-58页 |
2.4.1 PLIN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 第57页 |
2.4.2 PLIN基因在同一组织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差异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59页 |
全文结论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