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典型含CO2气田316L复合管内腐蚀行为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316L不锈钢 | 第12-13页 |
1.2.1 316L不锈钢简介 | 第12页 |
1.2.2 316L不锈钢主要腐蚀类型 | 第12-13页 |
1.3 CO_2腐蚀研究概述 | 第13-17页 |
1.3.1 CO_2腐蚀机理 | 第14-15页 |
1.3.2 CO_2腐蚀主要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1.4 点蚀研究概述 | 第17-20页 |
1.4.1 点蚀机理 | 第18-19页 |
1.4.2 点蚀主要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1.5 应力腐蚀研究概述 | 第20-24页 |
1.5.1 应力腐蚀机理 | 第20-22页 |
1.5.2 应力腐蚀主要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1.5.3 应力腐蚀测试方法 | 第23-24页 |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第2章 316L复合管现场调研 | 第27-36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现场工况及316L复合管规格 | 第27-30页 |
2.2.1 迪那2气田 | 第27-28页 |
2.2.2 克拉2气田 | 第28页 |
2.2.3 克深气田 | 第28-29页 |
2.2.4 牙哈气田 | 第29页 |
2.2.5 大北气田 | 第29-30页 |
2.3 316L复合管焊接工艺 | 第30-31页 |
2.4 316L复合管腐蚀现状 | 第31-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316L不锈钢高温高压静态挂片实验 | 第36-48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36-39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3.2.2 实验试样 | 第37-38页 |
3.2.3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3.2.4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3.3.1 CO_2分压对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2 温度对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3 Cl~-浓度对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4 试片形貌观察 | 第43-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316L不锈钢常规电化学实验 | 第48-64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实验方案 | 第48-50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4.2.2 实验试样 | 第48-49页 |
4.2.3 实验试剂 | 第49页 |
4.2.4 实验步骤 | 第49-50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62页 |
4.3.1 CO_2对点蚀机理的影响 | 第50-53页 |
4.3.2 温度对点蚀机理的影响 | 第53-59页 |
4.3.3 Cl~-浓度对点蚀机理的影响 | 第59-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316L不锈钢氯化物应力腐蚀实验 | 第64-87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实验方案 | 第64-68页 |
5.2.1 实验仪器 | 第64页 |
5.2.2 实验试样 | 第64-65页 |
5.2.3 实验试剂 | 第65-66页 |
5.2.4 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 | 第66-67页 |
5.2.5 快慢速动电位扫描实验 | 第67-68页 |
5.3 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8-81页 |
5.3.1 316L不锈钢空白拉伸实验结果 | 第68页 |
5.3.2 CO_2分压对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 第68-70页 |
5.3.3 温度对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 第70-72页 |
5.3.4 Cl~-浓度对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 第72-74页 |
5.3.5 慢拉伸试样断口形貌及能谱分析 | 第74-81页 |
5.4 快慢速动电位扫描实验结果 | 第81-86页 |
5.4.1 普通试样实验结果 | 第81-84页 |
5.4.2 U型弯曲试样实验结果 | 第84-8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316L不锈钢敏化度测量实验 | 第87-97页 |
6.1 引言 | 第87页 |
6.2 实验方案 | 第87-90页 |
6.2.1 实验仪器 | 第87页 |
6.2.2 实验试样 | 第87页 |
6.2.3 实验试剂 | 第87-88页 |
6.2.4 DL-EPR实验 | 第88-90页 |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0-96页 |
6.3.1 标准DL-EPR实验结果 | 第90-91页 |
6.3.2 改进DL-EPR正交实验结果 | 第91-94页 |
6.3.3 金相扫描结果 | 第94-9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 第97-99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7.2 建议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