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熊蜂亚属的修订及其分子系统学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熊蜂概况 | 第14-19页 |
1.1.1 熊蜂的定义 | 第14页 |
1.1.2 熊蜂属分类地位 | 第14-15页 |
1.1.3 熊蜂属的分布 | 第15-16页 |
1.1.4 基于形态学熊蜂的系统发育 | 第16-17页 |
1.1.5 基于DNA序列熊蜂的系统发育 | 第17-19页 |
1.2 巨熊蜂亚属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2.1 巨熊蜂亚属建立及演化 | 第19-20页 |
1.2.2 巨熊蜂亚属国外研究情况 | 第20-22页 |
1.2.3 巨熊蜂亚属的国内研究概况 | 第22页 |
1.3 巨熊蜂亚属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2-23页 |
1.4 本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巨熊蜂亚属的系统发育 | 第25-3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2.1.1 材料 | 第25页 |
2.1.2 方法 | 第25-3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2.2.1 序列分析 | 第31页 |
2.2.2 种类界定 | 第31页 |
2.2.3 系统发育 | 第31-32页 |
2.3 讨论 | 第32-37页 |
第三章 巨熊蜂亚属的形态学研究 | 第37-60页 |
3.1 巨熊蜂亚属的形态特征 | 第37页 |
3.1.1 雌性蜂特征 | 第37页 |
3.1.2 雄性蜂特征 | 第37页 |
3.2 巨熊蜂亚属的种类特征 | 第37-56页 |
3.3 巨熊蜂亚属种类检索表 | 第56-60页 |
3.3.1 雌性蜂检索表 | 第56-58页 |
3.3.2 雄性蜂检索表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朝鲜熊蜂体色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性 | 第60-6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4.1.1 材料 | 第60-61页 |
4.1.2 方法 | 第6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4.2.1 地理分布 | 第61-62页 |
4.2.2 DNA条形码序列分析 | 第62-63页 |
4.2.3 系统发育 | 第63页 |
4.2.4 体色图案 | 第63-64页 |
4.2.5 采访植物 | 第64-65页 |
4.3 讨论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巨熊蜂亚属食物专一性机制研究 | 第67-76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9页 |
5.1.1 蜂样品采集与查阅 | 第67页 |
5.1.2 种类界定与分化时间推测 | 第67-68页 |
5.1.3 种类分布多样性分析 | 第68页 |
5.1.4 食物专一性分析 | 第68页 |
5.1.5 生长度日对食物专一性影响 | 第68-69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9-72页 |
5.2.1 种类界定 | 第69页 |
5.2.2 分化时间推测 | 第69-70页 |
5.2.3 分布多样性 | 第70-71页 |
5.2.4 食物专一性 | 第71-72页 |
5.2.5 生长度日差异 | 第72页 |
5.3 讨论 | 第72-76页 |
5.3.1 种类界定 | 第72-74页 |
5.3.2 种类分化时间 | 第74-75页 |
5.3.3 食物专一性进化 | 第75-76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