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3.3 文献简要评论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的对口帮扶分析框架 | 第16-22页 |
2.1 相关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2.1.1 对口帮扶概念界定 | 第16页 |
2.1.2 绩效评价 | 第16-17页 |
2.2 对口帮扶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2.1 扶贫理论 | 第17页 |
2.2.2 可持续生计理论 | 第17-19页 |
2.3 对口帮扶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问题的分析框架 | 第19-22页 |
第3章 宁波对口帮扶贵州现状分析 | 第22-34页 |
3.1 宁波对口帮扶贵州的历程 | 第22-27页 |
3.1.1 对口帮扶的背景 | 第22-24页 |
3.1.2 第一轮对口帮扶贵州 | 第24-25页 |
3.1.3 第二轮对口帮扶黔西南州 | 第25-27页 |
3.2 宁波对口帮扶贵州的主要做法 | 第27-34页 |
3.2.1 宁波对口帮扶贵州的总体情况分析 | 第27-31页 |
3.2.2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宁波对口帮扶措施 | 第31-32页 |
3.2.3 对口帮扶工作机制构建 | 第32-34页 |
第4章 宁波对口帮扶贵州典型案例分析 | 第34-49页 |
4.1 转化自然资本提升生计能力的望谟杨梅案例 | 第34-36页 |
4.1.1 背景与概况 | 第34页 |
4.1.2 主要做法 | 第34-35页 |
4.1.3 成效 | 第35-36页 |
4.1.4 经验与启示 | 第36页 |
4.2 改善物质资本的西江千户苗寨案例 | 第36-40页 |
4.2.1 背景与概况 | 第36-37页 |
4.2.2 主要做法 | 第37-38页 |
4.2.3 成效 | 第38-39页 |
4.2.4 经验及启示 | 第39-40页 |
4.3 改善社会资本的千人助学案例 | 第40-44页 |
4.3.1 挖掘民间爱心资源,扩大社会资本 | 第40-42页 |
4.3.2 引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 第42-43页 |
4.3.3 整合社会资本,形成帮扶合力 | 第43页 |
4.3.4 启示 | 第43-44页 |
4.4 综合改善生计资本的晴隆生态畜牧业案例 | 第44-49页 |
4.4.1 基本概况 | 第44页 |
4.4.2 主要做法 | 第44-46页 |
4.4.3 主要成效 | 第46-47页 |
4.4.4 主要经验及启示 | 第47-49页 |
第5章 对口帮扶的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 第49-56页 |
5.1 对口帮扶的存在问题分析 | 第49-51页 |
5.1.1 当前对口帮扶面临的艰巨任务 | 第49页 |
5.1.2 对口帮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9-51页 |
5.2 改进对口帮扶措施的主要建议 | 第51-56页 |
5.2.1 强化结对帮扶工作的领导力度 | 第51-52页 |
5.2.2 帮扶要注重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改善 | 第52-53页 |
5.2.3 发挥专项规划作用提高项目成效 | 第53-54页 |
5.2.4 加强监督提升项目资金效益 | 第54页 |
5.2.5 拓宽帮扶领域提升合作层次 | 第54-55页 |
5.2.6 探索帮扶工作的法制化途径 | 第55-56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4页 |
附录 1:宁波市对口帮扶(支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 第64-67页 |
附录 2:宁波市对口帮扶黔西南州结对关系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