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压实度的黄土高填方沉降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2 黄土高压压缩试验研究 | 第14-46页 |
| 2.1 试验研究方案 | 第14-17页 |
| 2.1.1 黄土土样 | 第14-15页 |
| 2.1.2 试验仪器 | 第15-16页 |
| 2.1.3 试验方法 | 第16-17页 |
| 2.2 试验结果 | 第17-24页 |
| 2.2.1 e-P曲线 | 第18-20页 |
| 2.2.2 e-lgP曲线 | 第20-22页 |
| 2.2.3 应力-应变曲线 | 第22-24页 |
| 2.3 应力-应变关系拟合 | 第24-43页 |
| 2.3.1 应力-应变的试验结果 | 第24-26页 |
| 2.3.2 应力-应变的对数关系拟合 | 第26-34页 |
| 2.3.3 应力-应变的Gunary模型拟合 | 第34-43页 |
| 2.4 两种拟合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43-4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3 黄土高填方沉降预测方法及分析 | 第46-68页 |
| 3.1 高填方沉降预测综述 | 第46-48页 |
| 3.1.1 高填方沉降的一般影响因素 | 第46-48页 |
| 3.1.2 高填方沉降计算的基本假定 | 第48页 |
| 3.2 高填方传统分层总和法研究 | 第48-50页 |
| 3.2.1 利用e-P曲线计算 | 第48-49页 |
| 3.2.2 利用e-lgP曲线计算 | 第49-50页 |
| 3.3 高填方割线模量法研究 | 第50-53页 |
| 3.3.1 双曲线法 | 第50-51页 |
| 3.3.2 幂函数法 | 第51页 |
| 3.3.3 Gunary模型法 | 第51-52页 |
| 3.3.4 几种割线模量法的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 3.4 高填方考虑逐级加载下的分层总和法研究 | 第53-58页 |
| 3.4.1 采用逐级加载法的基本假定 | 第53-55页 |
| 3.4.2 采用逐级加载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 第55-58页 |
| 3.5 黄土高填方沉降计算及对比分析 | 第58-64页 |
| 3.5.1 高压固结试验最终应变量分析 | 第58-60页 |
| 3.5.2 百米高填方沉降举例计算 | 第60-63页 |
| 3.5.3 百米高填方沉降计算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 3.6 考虑天气因素下的黄土高填方沉降预测分析 | 第64-66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4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4.1 结论 | 第68-69页 |
| 4.2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