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4-4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9页 |
| ·酸雨的形成 | 第14-15页 |
| ·NO_X的危害及对策 | 第15-19页 |
| ·NO_X的性质 | 第19-20页 |
| ·NO的性质 | 第19页 |
| ·NO_2的性质 | 第19-20页 |
| ·其他NO_X | 第20页 |
| ·NO_X的产生机理 | 第20-21页 |
| ·热力型NO_X | 第20-21页 |
| ·燃料型NO_X | 第21页 |
| ·瞬时反应型NO_X | 第21页 |
| ·现有的NO_X控制技术 | 第21-33页 |
| ·燃烧方式的改进 | 第22-24页 |
| ·烟气(燃后)脱硝技术 | 第24-33页 |
| ·活性炭基材料在脱硝中的应用 | 第33-39页 |
| ·活性炭 | 第33-34页 |
| ·活性焦 | 第34-35页 |
| ·活性碳纤维 | 第35-36页 |
| ·活性半焦 | 第36-38页 |
| ·活性炭材料催化氧化NO的原理 | 第38-39页 |
| ·炭基材料的活化处理方法的研究 | 第39-42页 |
| ·HNO_3氧化改性 | 第40-41页 |
| ·高压水热改性 | 第41页 |
| ·高温热处理活化 | 第41-42页 |
| ·碱活化 | 第42页 |
| ·活性炭基材料再生手段的研究 | 第42-43页 |
| ·热脱附再生法 | 第43页 |
| ·水洗法再生 | 第43页 |
|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设计 | 第43-46页 |
| ·选题依据 | 第43-44页 |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44页 |
| ·研究任务设计 | 第44-46页 |
| 2 活性半焦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 第46-62页 |
| ·目的 | 第46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46-49页 |
| ·原料 | 第46-47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7-49页 |
| ·半焦催化氧化脱硝剂的改性 | 第49-50页 |
| ·高压水热法 | 第49页 |
| ·酸活化法 | 第49页 |
| ·碱活化法 | 第49页 |
| ·高温活化法 | 第49-50页 |
| ·等体积浸渍金属氧化物 | 第50页 |
| ·等体积浸渍BKS活性组分 | 第50页 |
| ·样品代号示例 | 第50页 |
| ·半焦催化氧化脱硝剂的表征 | 第50-62页 |
| ·半焦的工业分析 | 第51-52页 |
| ·表面酸碱滴定 | 第52-55页 |
| ·Boehm滴定法 | 第55-58页 |
| ·比表面积测定 | 第58页 |
| ·TG-DTA表征 | 第58-59页 |
| ·FT-IR分析 | 第59页 |
| ·SEM分析 | 第59-60页 |
| ·脱硝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60-62页 |
| 3 单一活化方法对半焦催化氧化NO性能的影响 | 第62-75页 |
| ·目的 | 第62页 |
| ·实验结果 | 第62-72页 |
| ·半焦脱硝催化剂物化性质 | 第62-68页 |
| ·活性评价 | 第68-72页 |
| ·讨论 | 第72-73页 |
| ·小结 | 第73-75页 |
| 4 组合活化方法对半焦催化氧化NO性能的影响 | 第75-89页 |
| ·目的 | 第75页 |
| ·半焦活化方法的组合 | 第7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5-87页 |
| ·半焦的两步法活化 | 第76-79页 |
| ·三步活化法 | 第79-82页 |
| ·对半焦催化剂的进一步的优化 | 第82-84页 |
| ·讨论 | 第84-87页 |
| ·小结 | 第87-89页 |
| 5 半焦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对N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 第89-96页 |
| ·目的 | 第89页 |
| ·催化剂制备 | 第89页 |
| ·脱硝性能测定的实验条件 | 第89-9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0-92页 |
| ·过渡金属氧化物对NO氧化的影响 | 第90-91页 |
| ·CuO负载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91-92页 |
| ·负载不同含量CuO的活性半焦的SEM分析 | 第92-94页 |
| ·小结 | 第94-96页 |
| 6 烟气中水汽含量对CuO负载型活性半焦脱硝活性的影响 | 第96-100页 |
| ·目的 | 第96页 |
| ·活性半焦的制备 | 第9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6-99页 |
| ·水汽对半焦脱硝活性的影响 | 第96-98页 |
| ·BKS浓度对半焦脱硝活性的影响 | 第98-99页 |
| ·结论 | 第99-100页 |
| 7 操作参数对CuO负载型活性半焦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 | 第100-108页 |
| ·目的 | 第100页 |
| ·反应条件 | 第10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7页 |
| ·O_2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 ·空速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 ·NO浓度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 ·SO_2与NO的相互作用 | 第105-107页 |
| ·结论 | 第107-108页 |
| 8 NO在活性半焦上的催化氧化机理与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108-119页 |
| ·目的 | 第108页 |
| ·O_2在催化氧化中的作用 | 第108-109页 |
| ·半焦催化氧化NO产物分析 | 第109-112页 |
| ·吸附催化机理与过程分析 | 第112-118页 |
| ·小结 | 第118-119页 |
| 9 活性半焦脱硝催化剂的再生 | 第119-123页 |
| ·目的 | 第119页 |
| ·半焦的再生条件 | 第119页 |
| ·再生半焦的活性评价 | 第119页 |
| ·再生催化剂脱硝性能测定 | 第119-122页 |
| ·再生温度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 ·再生时间的影响 | 第120-122页 |
| ·再生次数的影响 | 第122页 |
| ·小结 | 第122-123页 |
| 10 结论与建议 | 第123-126页 |
| ·结论 | 第123-124页 |
| ·建议 | 第124-1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6-137页 |
| 致谢 | 第137-138页 |
| 个人简历 | 第138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