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电工论文--矿山输电与配电论文--井下供电与设备论文

某金矿井下中央变电所供配电系统优化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第11-12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1.1.3 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第12-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课题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3 研究的目标及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中央变电所主接线设计的研究第15-24页
    2.1 变压器的选择第15-16页
    2.2 井下高压电缆的选择第16-20页
        2.2.1 井下高压电缆选择确定原则第16页
        2.2.2 高压电缆长度与型号的确定第16-18页
        2.2.3 高压电缆截面积的选择第18-20页
    2.3 井下低压电缆的选择第20-22页
        2.3.1 低压电缆型号的确定第20-21页
        2.3.2 低压电缆长度的确定第21页
        2.3.3 低压电缆截面积的选择第21-22页
    2.4 主接线方式的优化第22-24页
        2.4.1 变压器选型方面的优化第22页
        2.4.2 高压电缆方面的优化第22-24页
第3章 高、低压配电设备技术要求的研究第24-30页
    3.1 高压开关柜主要技术研究第24-26页
    3.2 断路器主要技术研究第26页
    3.3 电压互感器主要技术研究第26-27页
    3.4 电流互感器主要技术研究第27页
    3.5 零序电流互感器主要技术研究第27页
    3.6 过电压保护器主要技术研究第27页
    3.7 接地开关主要技术研究第27-28页
    3.8 柜内主要器件选型研究第28-30页
第4章 变电所基础安装的研究第30-32页
    4.1 变电所混凝土基础及所内布置图第30页
    4.2 混凝土基础安装技术研究第30-31页
    4.3 基础安装优化研究第31-32页
第5章 保护参数整定值和漏电、接地系统的研究第32-36页
    5.1 高压柜保护参数的研究第32-33页
        5.1.1 变压器的视在容量第32页
        5.1.2 过流整定值第32页
        5.1.3 速断整定值第32-33页
        5.1.4 过压整定值第33页
        5.1.5 时间整定值第33页
    5.2 井下漏电保护的研究第33-34页
    5.3 井下保护接地的研究第34-35页
    5.4 漏电和接地系统的优化研究第35-36页
第6章 电气作业安全保障的研究第36-43页
    6.1 保障安全的组织措施第36-39页
        6.1.1 工作票制度第36-37页
        6.1.2 操作票制度第37页
        6.1.3 查活及交底制度第37-38页
        6.1.4 工作许可制度第38页
        6.1.5 工作监护制度第38页
        6.1.6 工作间断和转移制度第38-39页
        6.1.7 工作终结和送电制度第39页
    6.2 保障安全的技术措施第39-43页
        6.2.1 停电第40页
        6.2.2 验电第40-41页
        6.2.3 装设接地线第41页
        6.2.4 悬挂标示牌和装设临时护栏第41-43页
第7章 变电所后期维护的研究第43-55页
    7.1 分矿井下电气设备的检查制度第43-45页
    7.2 变电所日常检查的内容第45-46页
    7.3 变电所检修规程第46-49页
        7.3.1 检修内容第46页
        7.3.2 高压系统检修规程第46-48页
        7.3.3 低压系统检修规程第48-49页
        7.3.4 配电室室内检修规程第49页
    7.4 检修时安全注意事项第49页
    7.5 检修计划安排表第49-51页
    7.6 事故分析和处理第51-55页
        7.6.1 事故处理的原则第51页
        7.6.2 高低压装置事故处理第51-55页
结论与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辛醇废碱液处理技术研究
下一篇: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