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对齿藓属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2 蒙古高原对齿藓属研究历史和进展 | 第10-11页 |
1.3 北地组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4 蒙古高原地区对齿藓属北地组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5 蒙古高原的自然概况介绍 | 第12-16页 |
1.5.1 地理位置 | 第12-13页 |
1.5.2 地貌 | 第13-14页 |
1.5.3 气候 | 第14页 |
1.5.4 土壤 | 第14-15页 |
1.5.5 植被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蒙古高原对齿藓属北地组(Sec.Fallaces)的形态学研究 | 第16-2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2.1.1 文献检索、模式标本借阅和普通标本的采集与借阅 | 第16-17页 |
2.1.2 模式标本和地区性普通鉴定的观察与鉴定方法 | 第17页 |
2.2 对齿藓属北地组植物的一般形态特征 | 第17-24页 |
2.2.1 植物体与茎 | 第17-18页 |
2.2.2 叶形、叶尖与叶细胞 | 第18-21页 |
2.2.3 中肋与叶细胞疣 | 第21-23页 |
2.2.4 繁殖方式 | 第23-24页 |
2.2.5 孢子体特征 | 第24页 |
第三章 蒙古高原对齿藓属北地组的分类学研究 | 第24-64页 |
3.1 形态学范畴的对齿藓属北地组植物的特征 | 第24-25页 |
3.2 种的描述与讨论 | 第25-64页 |
(1) 红对齿藓 | 第26-31页 |
(2) 尖叶对齿藓 | 第31-38页 |
(3) 北地对齿藓 | 第38-42页 |
(4) 反叶对齿藓 | 第42-46页 |
(5) 大对齿藓 | 第46-49页 |
(6) 梭尖对齿藓 | 第49-53页 |
(7) 鞭枝对齿藓 | 第53-57页 |
(8) 灰土对齿藓 | 第57-60页 |
(9) 赞德对齿藓 | 第60-64页 |
3.3 蒙古高原对齿藓属北地组中排除的物种 | 第64页 |
3.3.1 密执安对齿藓 | 第64页 |
3.3.2 黑对齿藓 | 第6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4-68页 |
4.1 蒙古高原对齿藓属北地组的概念 | 第64-65页 |
4.2 北地组种类划分的重要分类性状 | 第65-66页 |
4.2.1 中肋腹面细胞形状、中肋横切面结构对于组的划分的意义 | 第65-66页 |
4.2.2 叶的展开方式、叶形、叶细胞和疣的类型对于种的界定的价值 | 第66页 |
4.3 北地组中排除的存疑种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