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的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可行性论证 | 第14-16页 |
2 光电脉搏波及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原理 | 第16-24页 |
·光电脉搏波的测量原理 | 第16页 |
·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 第16-18页 |
·有创检测法 | 第17页 |
·无创检测法 | 第17-18页 |
·数学模型分析 | 第18-21页 |
·入射光波长选择 | 第21页 |
·脉搏血氧曲线的定标 | 第21-22页 |
·传统定标方法 | 第22页 |
·现代定标方法 | 第22页 |
·影响血氧饱和度测量的因素 | 第22-24页 |
3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 第24-42页 |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选择 | 第24-28页 |
·PM-9000 血氧设计方案 | 第25页 |
·ADI 单片血氧仪设计方案 | 第25-27页 |
·TI 单片血氧仪设计方案 | 第27-28页 |
·硬件电路设计 | 第28-42页 |
·主控芯片介绍 | 第29-31页 |
·脉搏探头驱动电路 | 第31-32页 |
·信号预处理电路 | 第32-33页 |
·存储模块电路 | 第33-37页 |
·电源管理模块电路 | 第37-39页 |
·JTAG 模块电路 | 第39-40页 |
·串行通信模块电路 | 第40页 |
·其它外围电路设计 | 第40-42页 |
4 单片机系统软件设计 | 第42-50页 |
·探头驱动软件设计 | 第42页 |
·脉搏波交流信号处理 | 第42-44页 |
·串口通讯软件设计 | 第44页 |
·FLASH 存储软件设计 | 第44-47页 |
·LED 信号强度调节 | 第47-48页 |
·按键控制程序 | 第48-49页 |
·单片机系统整体软件流程 | 第49-50页 |
5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0-66页 |
·VC++和MATLAB 的混合编程 | 第50-54页 |
·MATLAB 中利用mcc 生成dll | 第51页 |
·VC++6.0 环境的设置 | 第51-52页 |
·在VC++中调用dll 的方法 | 第52-53页 |
·将MATLAB 绘制的图形嵌入到VC++界面中 | 第53-54页 |
·脱离Matlab 独立发布程序 | 第54页 |
·上位机信号的接收 | 第54-57页 |
·上位机信号的实时接收 | 第54-56页 |
·上位机信号的非实时接收 | 第56-57页 |
·RRI 信号预处理 | 第57-58页 |
·异常点的剔除 | 第57页 |
·信号的重采样 | 第57页 |
·去直流处理 | 第57-58页 |
·心率变异性分析 | 第58-63页 |
·时域分析法 | 第59-61页 |
·频域分析法 | 第61-63页 |
·血氧饱和度分析 | 第63-66页 |
6 睡眠分期及睡眠质量分析 | 第66-70页 |
·睡眠分期 | 第66-67页 |
·分期结果验证 | 第67-68页 |
·睡眠质量分析 | 第68-70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总结 | 第70-71页 |
·后续工作及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