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缩略词 | 第10-12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2-26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 1.2.1 PM_(2.5)浓度的主要监测方法 | 第15-16页 |
| 1.2.2 PM_(2.5)浓度遥感反演的基本假设 | 第16-17页 |
| 1.2.3 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 1.2.4 PM_(2.5)浓度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1.3 当前研究存在问题 | 第24页 |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预处理 | 第26-39页 |
| 2.1 京津冀城市群概况 | 第26-27页 |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6页 |
| 2.1.2 经济发展状况 | 第26-27页 |
| 2.1.3 环境质量状况 | 第27页 |
| 2.2 数据源 | 第27-32页 |
| 2.2.1 MODIS数据 | 第27-28页 |
| 2.2.2 ERA-Interim数据 | 第28页 |
| 2.2.3 气溶胶和PM_(2.5)地面实测数据 | 第28-30页 |
| 2.2.4 土地覆盖数据 | 第30-31页 |
| 2.2.5 人口数据 | 第31-32页 |
| 2.3 数据预处理 | 第32-38页 |
| 2.3.1MYD021KM和MYD02QKM数据处理 | 第32页 |
| 2.3.2 冰雪和云检测 | 第32-35页 |
| 2.3.3 ERA-Interim数据处理 | 第35-37页 |
| 2.3.4 气溶胶和PM_(2.5)地面观测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3章 大气气溶胶遥感反演 | 第39-48页 |
| 3.1 地表反射率计算 | 第40-41页 |
| 3.2 大气参数计算 | 第41-43页 |
| 3.2.1 瑞利散射计算 | 第41-42页 |
| 3.2.2 大气透过率计算 | 第42页 |
| 3.2.3 大气球面反照率计算 | 第42页 |
| 3.2.4 气溶胶反射率计算 | 第42页 |
| 3.2.5 气溶胶光学厚度计算 | 第42-43页 |
| 3.3 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反演结果与精度验证 | 第43-4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PM_(2.5)浓度数据遥感反演 | 第48-56页 |
| 4.1 模型构建 | 第48-49页 |
| 4.2 PM_(2.5)浓度反演结果 | 第49-53页 |
| 4.3 反演PM_(2.5)浓度精度验证 | 第53-5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PM_(2.5)浓度空间格局及潜在健康影响 | 第56-63页 |
| 5.1 京津冀城市群地区PM_(2.5)浓度分布的空间格局 | 第56-57页 |
| 5.2 京津冀城市群地区不同土地覆盖类型PM_(2.5)浓度的分布特征 | 第57-59页 |
| 5.3 京津冀城市群地区PM_(2.5)浓度的潜在健康影响 | 第59-6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7页 |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64页 |
| 6.3 存在不足 | 第64-65页 |
| 6.4 展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