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1.1.1 国内外电网发展情况 | 第8页 |
| 1.1.2 高压输电线路引发的电磁环境问题 | 第8-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输电线无线电干扰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输电线下人体电感应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 2 仿真计算方法简介 | 第16-32页 |
| 2.1 激发函数法 | 第16-20页 |
| 2.1.1 激发函数表达式 | 第16-17页 |
| 2.1.2 单回三相交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 | 第17-20页 |
| 2.1.3 同走廊多回交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水平计算 | 第20页 |
| 2.2 模拟电荷法 | 第20-27页 |
| 2.2.1 对称位置上电荷的电位和场强系数的计算 | 第21-22页 |
| 2.2.2 任意位置上电荷的电位和电场的计算 | 第22-27页 |
| 2.3 有限元法及其与模拟电荷法的混合 | 第27-30页 |
| 2.3.1 有限元法 | 第27-30页 |
| 2.3.2 有限元与模拟电荷法的混合法 | 第30页 |
| 2.4 小结 | 第30-32页 |
| 3 同走廊并行交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仿真分析 | 第32-42页 |
| 3.1 输电线路的电晕脉冲的产生 | 第32-33页 |
| 3.2 输电导线表面场强计算 | 第33-35页 |
| 3.3 同走廊交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 | 第35-41页 |
| 3.3.1 激发函数法的计算流程 | 第35-36页 |
| 3.3.2 算例验证 | 第36-37页 |
| 3.3.3 同走廊多回线路无线电干扰的计算分析 | 第37-41页 |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 4 超高压交流输电线下电场对人体的作用 | 第42-60页 |
| 4.1 超高压输电线下人体电感应计算方法 | 第42-45页 |
| 4.1.1 计算模型的简化 | 第42页 |
| 4.1.2 输电线下工频电场的计算 | 第42-44页 |
| 4.1.3 人体感应电场和电流密度的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 4.2 实测验证 | 第45-46页 |
| 4.3 有限元区边界的确定 | 第46-48页 |
| 4.4 人体建模与计算方法 | 第48-50页 |
| 4.4.1 人体尺寸 | 第48-49页 |
| 4.4.2 人体组织电磁特性 | 第49-50页 |
| 4.5 输电线下人体电感应计算 | 第50-57页 |
| 4.5.1 人体感应电压 | 第51-53页 |
| 4.5.2 人体感应电场 | 第53-55页 |
| 4.5.3 人体感应电流密度 | 第55-57页 |
| 4.6 小结 | 第57-60页 |
| 5 同走廊并行交流输电线下人体内外场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70页 |
| 5.1 同走廊交流输电线工频电场的计算 | 第60-63页 |
| 5.1.1 建模与计算 | 第60页 |
| 5.1.2 工频电场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3页 |
| 5.2 同走廊输电线下人体感应电场和感应电流密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63-69页 |
| 5.2.1 人体在输电线下位置对感应电场和电流密度影响 | 第63-65页 |
| 5.2.2 输电线高度对感应电场和电流密度影响 | 第65-66页 |
| 5.2.3 输电线相序对感应电场和电流密度影响 | 第66-67页 |
| 5.2.4 输电线间距对感应电场和电流密度影响 | 第67-69页 |
| 5.3 小结 | 第69-70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6.1 总结 | 第70-71页 |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附录 | 第78页 |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