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工程变更对成本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5 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1.5.1 框架结构 | 第17-18页 |
1.5.2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2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2.1 工程成本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1.1 成本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工程成本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 工程变更概述 | 第20-24页 |
2.2.1 工程变更的概念 | 第20-22页 |
2.2.2 工程变更的分类 | 第22-23页 |
2.2.3 工程变更价款的计算 | 第23-24页 |
2.3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4页 |
2.4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4.1 成本管理基本理论 | 第24-26页 |
2.4.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6-27页 |
2.4.3 协同学理论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建设项目工程变更关键诱发因素的识别 | 第29-43页 |
3.1 工程变更关键诱发因素的识别原则及过程 | 第29-30页 |
3.1.1 工程变更关键诱发因素的识别原则 | 第29页 |
3.1.2 工程变更关键诱发因素的识别过程 | 第29-30页 |
3.2 工程变更诱发因素的初步识别及修正 | 第30-34页 |
3.2.1 工程变更诱发因素的初步识别 | 第30-32页 |
3.2.2 工程变更诱发因素的补充和修正 | 第32-34页 |
3.3 工程变更关键诱发因素的确定 | 第34-41页 |
3.3.1 工程变更关键诱发因素的筛选 | 第34-39页 |
3.3.2 工程变更关键诱发因素的分类 | 第39-40页 |
3.3.3 工程变更关键诱发因素的确定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建设项目工程变更对成本的影响实证研究 | 第43-69页 |
4.1 方法分析与选择 | 第43-46页 |
4.1.1 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43-44页 |
4.1.2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 第44-46页 |
4.2 工程变更对成本的影响模型构建 | 第46-52页 |
4.2.1 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46-48页 |
4.2.2 潜在变量与测量变量的设定 | 第48-51页 |
4.2.3 初始结构模型的设定 | 第51-52页 |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52-57页 |
4.3.1 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2-54页 |
4.3.2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54-57页 |
4.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57-66页 |
4.4.1 模型评价 | 第57-59页 |
4.4.2 模型修正 | 第59-64页 |
4.4.3 模型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5 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的协同管理策略 | 第69-77页 |
5.1 工程变更协同管理策略的提出 | 第69页 |
5.2 工程变更的协同管理 | 第69-70页 |
5.2.1 协同管理定义 | 第69-70页 |
5.2.2 工程变更的协同管理机制 | 第70页 |
5.3 工程变更协同管理机制的框架阐述 | 第70-76页 |
5.3.1 工程变更协同管理的组织保障 | 第70-71页 |
5.3.2 工程变更协同管理的内容分析 | 第71-73页 |
5.3.3 工程变更协同管理的渠道构建 | 第73-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7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77-78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附录 | 第87-90页 |
A 建设项目工程变更关键诱发因素调查问卷 | 第87-89页 |
B 建设项目工程变更对成本的影响调查问卷 | 第89-90页 |